主持人的話
過了立春和春節(jié),大地開始逐漸由寒變暖。這就預示著春暖花開的季節(jié)即將來到了。
從立春到立夏前,包括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谷雨6個節(jié)氣,是生發(fā)的季節(jié)。這段時間,春歸大地,陽氣生發(fā),冰雪消融,蟄蟲蘇醒,自然界生機勃發(fā),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此時養(yǎng)生,需適應季節(jié)變化,使機體與外界統(tǒng)一起來。中醫(yī)稱之為“春氣之應,養(yǎng)生之道也”。
養(yǎng)肝為主
中醫(yī)認為,春季對應五臟屬肝。而肝主疏泄,具有保持全身臟腑功能活動疏通暢達、通而不滯、散而不郁的作用;肝又惡風,最忌受風邪。
所以,春季的飲食應以養(yǎng)陽補血養(yǎng)肝、補中下氣、爽胃利膈為主,同時還可適當滋陰熄風。
可選用食物有胡蘿卜、菠菜、蛋類、雞肉、大棗、龍眼肉、雞肝、枸杞苗等,或與當歸、何首烏、桑椹等制成藥膳。
少酸多甘,兼養(yǎng)脾氣
俗話說,“春日宜省酸增甘,以養(yǎng)脾氣”。這是因為春季為肝旺之時。肝氣旺,則會影響到脾。所以,春季容易出現脾胃虛弱的病癥。
酸味的食物吃多了,會使肝功能偏亢,不利于春天陽氣的生發(fā)和肝氣的疏泄,還會使本來就偏旺的肝氣更旺,對脾胃造成更大傷害。因此,春季應少吃酸性或有酸味的食物如酸筍、杏、山楂、酸石榴、獼猴桃、烏賊魚等。
春季飲食調養(yǎng)一個重要方面在于適當多食甘味食物以滋補脾胃。甘味食物有:棗、山藥、牛肉、菠菜、粳米、小米、糯米、高粱、薏米、豇豆、扁豆、黃豆、甘藍、胡蘿卜、芋頭、紅薯、土豆、南瓜、黑木耳、香菇、桂圓、栗子等。同時可適當多吃姜、香菜、香蒿等食物,升補養(yǎng)陽,提高人體能量和免疫功能。
補血養(yǎng)肝5寶
中醫(yī)有“以臟補臟”之說,常吃動物肝臟確能實現春季養(yǎng)肝補血的目的。此外,春季還有不少補血養(yǎng)肝的美食。
薺菜
薺菜味甘性平,能涼肝止血,明目降壓?!度沼帽静荨贩Q薺菜為理肝氣、和中之上品。嫩葉可食,以扁莖葉細小者為佳。
芝麻
芝麻含有60%的脂肪油,還含蛋白質、芝麻素、芝麻酚、卵磷脂、維生素E、B1、鐵、鈣等物質,味甘性平,能補血益肝,明日養(yǎng)發(fā),祛風潤腸,生津通乳,養(yǎng)血舒筋。
桑椹
桑椹營養(yǎng)豐富,含有糖、鞣酸、蘋果酸、維生素B1、B2、c和胡蘿卜素等。中醫(yī)認為,桑椹味甘性寒,能補肝益腎,滋液熄風,還有養(yǎng)陰補血清熱的效果??捎蒙i┡菥苹蜃龈?,風味獨特,是春季滋補佳品。
桑椹膏制法:將桑椹與白糖以10:3的比例,用文火煎,收膏。每次15克,每日2次,沖服??裳a益肝腎,熄風通絡。適于頭暈目眩的患者。
竹筍
竹筍含有蛋白質、脂肪、糖、鈣、磷、鐵、胡蘿卜素及維生素B、維生素C、粗纖維等,味甘性寒,具有滋陰涼血、清熱化痰、解渴除煩、利尿通便、養(yǎng)肝明目的功效。
枸杞
枸杞味甘性平,含有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柔潤多液,尤其善養(yǎng)肝明目,補益精血,民間常有用治血虛者。但有外邪實熱、脾虛濕滯及腸滑便稀者不宜食用。
4款食療方,養(yǎng)肝不用慌
春宜補肝,頤養(yǎng)脾胃,不僅符合中醫(yī)的五行學說,還為安度盛夏做好了準備。下面介紹幾個簡便、易操作的春季益肝食療方:
◇首烏鱔魚肉
原料:首烏粉10克,凈黃鱔魚背肉250克。
方法:(1)用淀粉加料酒、鹽調成糊,抹在黃鱔魚背肉條上,用熱水汆透。(2)將蔥末、姜末、糖、醋、鹽、料酒、水淀粉、首烏粉兌汁。(3)鍋中倒入少許油,放入調好的汁,汆后快速倒入汆好的黃鱔魚背肉條,迅速炒均勻,起鍋裝盤。
功效:滋肝益腎,補血烏發(fā)。
適用人群:少年白發(fā),腰酸背痛,記憶力差者。
◇雙菌鵪鶉
原料:鵪鶉1只,鮮香菇10克,發(fā)制的銀耳25克。
方法:(1)將鵪鶉放入沙鍋,隨后在鍋中加入香菇、銀耳、生姜、蔥、黃酒、水適量。(2)旺火燒開,改文火煨熟。食肉飲湯。
功效:益肝健脾,潤肺補腎。
適用人群:春季易感多咳,脾胃虛弱,口干便秘者。
◇枸杞苗雞肝
原料:鮮枸杞苗1 OO克,雞肝100克,胡蘿卜絲10克。
方法:鍋入油加熱,放入生姜絲、蔥絲、胡蘿卜絲、雞肝片滑炒,隨即入鮮枸杞苗、麻油,出鍋裝盤即可。
功效:補血養(yǎng)肝。
適用人群:血虛、體虛面色蒼白者。
◇桃仁枸杞羊肉
原料:核桃仁25克,枸杞子10克,鮮羊肉250克。
方法:
(1)將核桃仁切成米粒大小,羊肉切成小塊,一同入鍋加蔥末、姜末、黃酒、少許糖,加水燉。(2)燉至肉爛加枸杞子,待湯稠,放鹽調味,盛入容器。(3)待涼成凍,裝盤即可。
功效:益肝壯陽,補腎填精。
適用人群:神疲乏力,陽痿者。
雙尖——春季養(yǎng)肝佳肴
原料:豬(牛)肝200克切片,竹筍100克切片,旱蓮草、女貞子各5克。
方法:(1)旱蓮草、女貞子加少許水煎成濃汁,待用。(2)肝尖用濕粉上漿,入油鍋滑熟。(3)筍尖入油鍋爆炒,加入滑熟的肝尖、姜末、蔥末、料酒、鹽調味后,放入濃汁粉汁,收汁裝盤。
功效:補肝益腎。
適用:肝腎不足的頭暈目眩、腰膝酸軟無力者。
點評:
肝臟性溫味甘,其中含有豐富的血紅素鐵;而竹筍性平味甘,富含多種維生素和鐵、鈣、磷等礦物質以及纖維素。肝與筍(豬肝、牛肝等皆可)同食,有補血、益肝、明目、利尿之功效,適宜于因肝虧血虛引起的肝病、腎病患者的輔助治療。
雙尖在烹飪時應注意:一是在竹筍入鍋加工之前,要用溫水焯一下,溶去其中含有的草酸,以免在與動物肝臟同炒時導致鈣的流失;二是動物肝臟在加工前應避免在水中長時間浸泡,以防止其中血紅蛋白的流失;三是肝尖在加工時一定要炒熟,不能過于追求口味的軟嫩;四是要給肝片掛上適當的淀粉漿,其作用是防止加工過程中出現的血紅蛋白等營養(yǎng)成分的流失。
編輯/李衍liyan@cpc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