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母山又名蓮花山,位于鹽源縣城西南5公里處,是著名的名山勝景和佛門凈地。從埡口到谷底有283級臺階。公石高40多米,陽剛挺拔,直刺蒼穹;距公石約100米處的母石高近百米,底細中粗,峰頂橢圓,直徑10余米,中有一裂縫,可容一人穿行,陰柔含媚,似一葉蓮瓣……
磴道盤紆人,方知別有天。
一峰高礙日,又壁峭凌煙。
閹辟神奇見,陰陽脈絡(luò)連。
伊誰躋絕頂,定得奉金仙。
這是古人對公母山的真實寫照。
公母山,有人把她比作錦繡山川的山水畫卷,也有人把她比作洞天佛地的美妙詩篇。從兒時起,我就喜歡去那里游玩。之后,一有機會,也不免要去觀光旅游一番,領(lǐng)略大自然的風(fēng)光,感受大自然的氣息。她雖然沒有峨嵋的秀麗,也比不上青城的幽靜,但在我的眼里,在鄉(xiāng)親們的眼里,她卻是最美最美的。也許是這僻壤里的許多人不曾見過有比她更美的景點,也許是對她執(zhí)著的偏愛,情有獨鐘,使多少游人為她獨具魅力的奇峰異石及千姿百態(tài)的地形地貌所吸引的緣故。
別處游覽是上山,這里攬勝是下谷。當游人登上公母山埡口時,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山門牌坊上橫書“公母山”三個大字,門柱上的楹聯(lián)是:“天公有意,飛來奇峰成奇景;造化無私,留下佳石傳佳話”。公母山不僅山出名,而且詩詞、對聯(lián)也有名。它給人的第一印象是:欣喜!驚奇!并告訴人們:若來此山游一遍,凡夫亦能成神仙。山門右側(cè)有一涼亭,游人均要來此息足片刻,說些超世俗的話。
當游人緩緩拾級而下,走到半坡時,便見群山環(huán)峙,一在晨霧中時隱時現(xiàn),顯出一派莊重,深沉、靜謐。俯瞰谷底,山、水、樹、廟組成一個和諧的整體,一個搜奇攬勝的巨大天然盆景展現(xiàn)在眼前:群山環(huán)抱,古廟掩映,石階盤旋,林木蔥郁,山花爛漫,泉水叮咚,林中鳥鳴,如臨仙境。春日,草碧花香,一片清新溶人樹叢布谷鳥的千回百囀中;夏日,濃蔭蔽日,人們愜意地小憩在群山環(huán)抱中;秋日,層林盡染,流霞似火的楓葉使山谷沉浸在秋的浪漫中;冬日,一派寧靜,挺拔的青松伴著古廟沐浴在暖融融的陽光中。造物主真是偉大,他創(chuàng)造了公石和母石奇峰突起,雙石對峙,雌雄并蒂,天然結(jié)發(fā),駢體合抱,亙古相親,可謂勝境一絕。真是神工鬼斧,巧奪天工,人們無不驚嘆大自然的奇詭之美。昔黃燦有詩贊曰:“醒似仙人合掌,睡如蓮瓣初開。萬竿修竹繞蓬萊,一灑清涼世界?!毙蜗笊鷦樱扔髻N切,無不引人遐思。
母石之下,有一古剎——報恩寺,近年來,又在舊址上相繼建有玉皇殿、觀音殿、靈祖殿和文昌殿等,雖然規(guī)模和氣魄不是很大,卻也飛檐翹角,雕梁畫棟,金碧輝煌,布局合理。這些廟宇均依山而建,鱗次櫛比,各具一格,或雄居險峰,或隱蔽林間,或僻靜幽深,或樓臺殿閣,使公母山再現(xiàn)洞天佛地、太極勝境的風(fēng)貌。寺內(nèi)神像儀態(tài)各異,栩栩如生,香煙繚繞,燭光搖曳。一群群善男信女在蒲團上虔誠地頂禮膜拜,各表心愿,禱告祝福,經(jīng)受一番佛教的洗禮。但也有的游人既不進香,又不拜佛,而是去數(shù)羅漢,從腳跨入殿門檻的一邊起,一個個數(shù)下去,數(shù)到與自己年齡一致的羅漢,便認定為本命羅漢。它暗示著一個人的禍福、苦樂和未來。然而,我不信這一套,我一向主張多做好事當吃素,遏惡揚善勝拜佛。
啊,公母山,從遠古至今,她默默地屹立在那里,直到近百年才面世。她絢麗多姿,令多少游客為之動容,嘆為觀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