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文1 人生的境界
人由于年齡和認(rèn)知水平的不同,面對世界的心態(tài)就不同,所處的境界就不一樣。人生的境界就是人在思想上所能達(dá)到的層次,面對世界時就是一種人生的態(tài)度,而面對自己時,是一種灑脫程度。
孩提時代,人生的境界只能是在“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純樸境界中。此時的人天真活潑,幼稚可愛,思想是那么純樸。隨著年齡的增長,生活的磨練,教育、環(huán)境、文化等的影響,認(rèn)知水平提高了,才逐漸發(fā)現(xiàn),原來這個世界上并不像小時候看到的山那樣簡單,水那樣純樸,忽然感到山不是山,水不是水,原來生活中還有好多假象,才開始懂得了《紅樓夢》上說的話“真作假時假亦真,假作真時真亦假”,認(rèn)為真真假假才是這個世界。于是,人生的境界提升到了“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又一層面。
在這個境界里,人的眼睛仿佛有一層霧,思想上有一堵墻,包括大多數(shù)的中年人,因他們還沒搞清楚,這個世界為什么是真假世界,而不是理想世界,于是只能在迷惘、反復(fù)中追問人生,有時心態(tài)好,忽然感覺人生的意義就是快樂些生活;有時心態(tài)不好不壞,又覺得人生的意義是生活的快樂;而有時心態(tài)不好,覺得人生的意義其實沒什么,就是瞎活。
以上,快樂些生活,是以精神為主導(dǎo)的生活;生活的快樂,是以物質(zhì)為基礎(chǔ)的生活;而瞎活,就是無目標(biāo)地生活。
為此,人生的這一境界是一種痛苦的反思境界,是要開悟但還沒開悟的思考境界,是一種較漫長的煉獄過程,是痛苦的境界。
有詩曰:“世界就像萬花筒,真真假假真難辨。人生如同做游戲,假假真真誰知道?”處在這一境界中的人,往往是精于算計,但苦不堪言,自以為聰明,但常為聰明所累,真正叫個“活得不輕松”。
那么,人在世界上到底該去追求什么?想什么?怎樣看世界?看人生?這些是這個境界上不能解決的問題,于是有的人只能在苦惱里爬進(jìn)爬出,在矛盾中自我折磨,在眼淚中醒了又睡,而這種思想上的痛苦,最終會逼人產(chǎn)生悟性或做出簡單的逃避行為,如信了佛教,入了佛門等。而大多數(shù)的人會通過提升自己的境界得到解脫,回到“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的返璞境界之中。
說來說去,人在世界,轉(zhuǎn)了一圈,追求了一回,尋找了一遭,沒有找到人生的終極意義,即使找到了真正的自我,這也是一種升華了的自我。
原來,這個世界本來就是這樣的,而不是理想中那樣的,于是對世界的苛刻少了,為自己開脫的就多了,快樂也就多了,從而提升和改變了自己的思想和態(tài)度,進(jìn)入“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的高境界。
可以看出,處在第一境界中的人:有苦惱就苦惱,有歡樂就歡樂,毫不掩飾做作;處在第二境界中的人:有歡樂不歡樂,有苦惱更苦惱,是戴著面具做人;只有處在第三境界中的人能做到:有苦惱也歡樂,有歡樂更歡樂,能灑灑脫脫地生活。
為此,人生的三種境界中有三個我:小我、假我和自我。在小我中,有快樂也有苦惱;在假我中,有快樂但不快樂;在自我中,有苦惱但很快樂。
說到底,人生的境界,在于一個人面對世界所能達(dá)到的思想境界,總歸為是一種心態(tài)。
美文點讀
當(dāng)仰觀頭上的燦爛星空,你會感到宇宙之無窮,人生之短暫,天地之廣闊,自我之渺小。自詡為宇宙之精華、萬物之靈長的人類,不過是寄生于天地之間的蜉蝣,渺小得就像滄海中的一顆粟粒而已。在這短暫的生命中,我們該追求什么?如何使短暫的生命發(fā)出絢爛奪目的光輝?這些都是我們每一個人應(yīng)該思考的問題。洗盡鉛華,回歸純真。親愛的朋友們,讓我們拋卻一切虛名浮利,戰(zhàn)勝各種煩惱憂愁,快快樂樂、灑灑脫脫地去探尋人生的真諦,活出真正的價值,進(jìn)而全面提升自我的人生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