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害怕過春節(jié)。而今年這個春節(jié)又在我的生命里有著不同尋常的意義,因為我把我的父母接進(jìn)了城養(yǎng)老。從這個春節(jié)開始,父母就要在城里生活,并且每年要在城里過春節(jié)了??墒俏也]覺得這個春節(jié)與其他年份的春節(jié)有什么重大區(qū)別。我的內(nèi)心里多的是生存的壓力,是盤算如何完成我的寫作計劃,過年之前還得寫完哪幾篇小說和散文,還得為父母和孩子準(zhǔn)備一些什么物資,還得制定單位和個人來年的計劃等等。這種情況隨著我步入成年時期就基本上是這樣了。留在記憶里最美麗的則是童年時期的過年。
我的鄂西老家有句俗話:大人望種田,小娃望過年。時間一進(jìn)入冬臘月,我們這些孩子們就在掰著指頭算哪天該過年了。隨著春節(jié)的臨近,我們心里也就越來越充滿渴望??释汗?jié)快點(diǎn)到來。那個時候我們覺得時間真難熬呀。一天一天漫長得就像一年一年,總是望不到過年的那一天。因而我和弟弟就歪在某個草窩里,或是坐在門墩上說:“怎么還不過年呢?”說過,心里就特別失落。覺得時間這個老人真是老了,腳步走得太慢太慢。要是明天一睜開眼就是過大年那該多好呀。因為過大年我們可以吃上平時吃不到的好吃食??梢源┥掀綍r難穿上的新衣新鞋。可以去親戚家走親戚,與我們的表弟表妹們好好地玩耍一番。
尤其是飄過一場雪花之后,我們的那種渴望那種焦急就越發(fā)地被推向了極致。因為這個時候大人們開始忙年了。按照當(dāng)?shù)仫L(fēng)俗,大年三十這天要守夜,守夜最主要是的火,尤其是火垅里得有一根大柴或是大樹蔸做“火主”。據(jù)說“火主”越大預(yù)示著來年的年豬就越大。所以一場大雪過后,大人們就開始去林子里砍柴了。沒柴山的則去煤廠里拖煤了。當(dāng)然大人們弄柴時我們并不覺得興奮,最令我們興奮和焦急的則是伴隨著雪花的飛舞,村子里響起了鞭炮聲。那鞭炮就是孩童們玩鞭炮時放的。并不是一掛一掛地放,而是一個一個地放。這兒響一下,那兒響一下。時不時地還能聽見爆竹的聲音。鞭和爆竹從聲音上就能判斷出來,鞭是“乒”地一下,爆竹則是“轟”地一聲。聽見鞭和爆竹的聲音,我們的心里就癢了,慌了,急了,也纏著大人們要鞭炮玩。鞭炮有數(shù)種,有的叫響鞭,就是有火藥引子的那種,放在一個土坑里,然后弄上一個煙頭或是一個柴火去點(diǎn)燃,然后退到幾步遠(yuǎn)的地方用雙手捂著耳朵,聽見鞭的那一響。有的叫扳鞭或扳炮。即拿鞭炮往地上狠狠地一扔,那鞭就響了。還有一種我們叫“砸鞭”。也就是有引子的鞭沒響的,我們拿來放到巖石上,然后取一塊石頭照著那鞭猛砸一下,那鞭就響了。另有一種叫“沖天炮”。點(diǎn)上火,那鞭炮就帶著哨聲直沖云霄,然后聽見它在天空中“叭”地一聲響。接著那炸開的紙屑就像雪花一樣飛落下來。那時爆竹就極為尊貴。我們極少去浪費(fèi)爆竹。一般得等到春節(jié)那天才能放。若是聽見某幾處的鞭炮聲太響,我們著了急,也不甘示弱,就拿出爆竹“轟”地放它幾炮。
時間一過臘月二十左右,年的氣氛就更濃了。因為這個時候大人們忙年已到了實質(zhì)性的內(nèi)容了。家家戶戶開始?xì)⒇i宰羊。這兒那兒也都是豬羊的叫聲、孩子們的喊聲、鞭炮的響聲。伴隨著這些響聲,大人們忙碌的身影就更加匆忙。他們開始準(zhǔn)備各類小菜,副食,購買衣物鞋襪。開始打豆腐、熬糖、炸果子。灶火燒得轟轟響,村子的炊煙連成片,人們的腳步竄竄神。這個時候的我們也變得極為乖巧聽話,大人們叫我們干什么我們就干什么。就連狗也乖巧多了,它們跟著我們跑進(jìn)跑出,尾巴搖得像風(fēng)車一樣快。
臘月二十四一過,我們心里的焦急就沒有了,隨之而起的是興奮。因為二十四為過小年。這個時候,我們將穿什么樣的新衣、什么樣的新鞋,以及將會吃到什么樣的食品基本上就已經(jīng)定下來了。我們要等的就是過大年那一天的到來。但這些天卻依舊難熬。我和弟弟常常是睡在被窩里規(guī)劃著這個春節(jié)我們走些什么親戚,玩些什么游戲。這樣一天天盼望,一夜夜討論。臘月三十那一天終于就來到了。這一天我們一大早就起了床。這個時候父母也早已起了床,他們架上大火煮豬腦殼。然后圍了圍裙打掃屋子,我們就參加到打掃的中間來,或是干點(diǎn)其他力所能及的事情。這樣干到歇頭歇時分,豬腦殼煮熟了,我們被叫進(jìn)廚房吃“核桃肉”。“核桃肉”是豬腦殼中最好吃的一部分,大的給剔出來讓我們先吃了。然后大人們便開始切菜,準(zhǔn)備團(tuán)年飯。這個時候,鄉(xiāng)村團(tuán)年的鞭炮就開始響起來了。因為有些人家兄弟多,團(tuán)年飯得吃上好幾頓,所以那些人家就早早地開始團(tuán)年了。起初的鞭炮也只是零星的。到晌午時分,鄉(xiāng)村就沸騰了。鞭炮齊鳴起來,我們坐在屋子里似乎感覺到了地動山搖。我們家的團(tuán)年飯一般也是在這個時候加入到鄉(xiāng)村的大合唱的。真正到放鞭炮的時候則由父親去點(diǎn)火。然后我們坐到桌前,看著父母敬完亡人,然后就圍在一起吃得嘴歪臉腫。
團(tuán)完年就是守歲了。最初我和弟弟也還能堅持一段時間。但因為我們的瞌睡太大,說了一些謎語,唱了一些歌,做了一些游戲之后,我們就睡著了,再次醒來則是被鞭炮震醒的。這個時候天還沒亮,東方剛剛發(fā)白。鄉(xiāng)村就開始“開年”了。這里那里也是鞭炮齊鳴?!伴_年”也即迎新年。這個時候,父母在屋外點(diǎn)了燈,擺了香桌,放上果碟敬財神。敬完財神后放鞭炮,然后聽哪種動物發(fā)出第一聲叫聲。根據(jù)當(dāng)?shù)仫L(fēng)俗。若是食糧食的動物發(fā)出第一聲叫聲,比如貓、狗等,表示這一年為五谷豐登之年。若是牛、羊等草食動物發(fā)出第一聲叫聲,表示這一年為荒年。然后,父母便撤了香桌,抱了一捆柴禾進(jìn)屋。表示迎財神進(jìn)家門。并且一邊往屋子里走,嘴里則一邊念:
財門大打開,
金銀滾進(jìn)來,
滾進(jìn)不滾出,
金銀堆滿屋,
先買田,后起屋,
起個走馬轉(zhuǎn)角樓。
騾馬喂得噓噓神,
雞子長得象草墩,
鴨子長得歪歪神,
全家四季享太平。
這種習(xí)俗也叫“出天行”。
迎完新年,我們就穿上新衣開始走親戚了。我們常去的親戚家分別為姑媽家、伯伯家、二爹家、幺姑家和三姑家。姑媽家里有我們的一個姐姐、二個妹妹和二個弟弟。伯伯家有我們的一個姐姐一個妹妹,一個哥哥一個弟弟。二爹家有我們的二個弟弟。幺姑家有我們的一個弟弟和一個妹妹。三姑家有我們的二個弟弟一個妹妹。我們的這些兄弟姐妹年齡與我們大體相仿,我們到一起自然就會演出一臺臺好戲。堆雪人、滑雪車、打拖板、抵杠、打牌、下棋、踢毽子等等,五花八門。我們也玩得不知年月了。用我們父母的話說:“心玩野了。得給你們拴個牛鼻薦。”所謂給我們拴個“牛鼻薦”也就是把我們送上學(xué)。正月初九一般為上學(xué)時間??墒巧蠈W(xué)了好長時間,我們卻依舊沉浸在過新年的興奮里。
如今想來,春節(jié)究竟給我的是什么呢?我似乎一下子又難以說清。能說清的只是覺得美好。而美好的東西又怎么能說清呢?它就像一首好詩,一幅好畫,一個好夢,讓我們說不清道不明,卻又回味無窮。然后遺憾的是隨著我們的成年,這種美好的感覺就慢慢地消失了。所以我時常在想,如果我們只是歲月增長,而童心不失那該多好啊。童心不失我們就不會失去快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