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橋——這座英格蘭小城,因一座世界著名的大學而聞名遐邇。很久以前,劍橋在我心中就是英國的代名詞。劍橋大學作為世界頂級的高等學府早已成為我心目中的圣地。而一次偶然的機會讓我踏上了“朝圣”的道路。
劍橋是一座非常古樸的小城市。劍橋大學的31個學院就像珍珠般散落在城中,與小城渾然一體,形成了一座名副其實的大學城。這些學院都有著各自不同的歷史與風格,但整體上,處處透著咄咄逼人的威嚴,甚至是有些傲慢的尊貴。以國王學院(King's College)為例,與其說是國王學院,不如說是國王皇宮。高大雄偉的外層建筑沿路一字排開,乳白色的墻身在陽光的照耀下亮得刺眼。從窗框的花紋到房檐的裝飾無不精雕細琢。我們好不容易找到大門,卻被門衛(wèi)攔住,因為游客要繞行從另一個門進入。很多著名的學院都是要買票進入的,而里邊隨處可見的是“游客止步”(Close to visitors)的告示牌。更有趣的是,英國其他地方的草地可以隨便踩,就是劍橋不行。一個朋友告訴我,此處的告示牌均用若干種語言寫著“請勿踐踏”。在劍橋最大的學院——三一學院(Trinity College)中,我和同伴面對偌大的草坪、縱橫交錯的人行道,竟不知道往哪里走,因為滿地都是告示牌,還有彬彬有禮的保安時時向你微笑……
午后,同伴拉我去“草莓集市”(Strawberry Fair),這是劍橋一年一度的大型商品交易市場,很像中國農(nóng)村的集市。市場設在一片廣袤的草地上,有的商販零零散散地鋪地攤,有的橫七豎八地搭涼棚,都是出售服飾和一些家居用品。這里的商品設計很具想象力,有些衣服圖案像壁畫,有些像拼圖,還有一種裙子根本就是一塊兒長布條,同伴在腰上圍過來繞過去,就是不知道怎么穿。然而,這里的洶涌人潮則讓我們領略了繽紛色彩。首先,這種人山人海的場面在英國很少見到,讓我們這些中國留學生備感親切。而且形形色色的人比琳瑯滿目的商品更值得一看。那些英國本土的商販收錢時會甜甜地對你說:“謝謝!寶貝兒!”來自世界各地的移民則操著南腔北調(diào)的“世界英語”討價還價。一群年輕姑娘身著帶有金色亮點的紅裙子,臉上畫著稀奇古怪的圖案,扮成草莓模樣做宣傳。還有一群瘋狂的搖滾歌手在臨時搭建的舞臺上搖頭晃腦,大喊大叫。熙熙攘攘的行人中,不乏在胳膊上文身的,在鼻子上扎眼兒的,在肚臍上穿環(huán)兒的。人們頂著炎炎烈日拼命往一起擠,似乎就怕人氣不旺。地上的青草被踩得半死不活,這時我才感到劍橋大學禁止踐踏草坪是有道理的。
好不容易從熱鬧非凡的集市里擠出來,我們又回到了劍橋?qū)庫o整潔的街道,兩旁依舊是莊嚴的學府、雄偉的教堂、美輪美奐的博物館。原本,我一直幻想這次“朝圣”會是一次具有詩意的體驗,能夠在康河的柔波中尋找油油的水草,能夠“撐起一只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不料,竟然“漫溯”到了鄉(xiāng)村集市。
其實,雅與俗的距離究竟能有多遠呢?或許二者根本就不可分離,就像英國的足球流氓和風度翩翩的紳士同樣出名一樣。在劍橋,并存著尊貴的學府和嘈雜的集市,前者是供人來欣賞崇拜的,供詩人用語言來歌頌的;而后者才是平凡而真實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