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點賞析
一位母親,為了給兒子送早飯,天天往返六十幾里山路;為了掙點兒學費,不得不逃避城管的追逐、驅趕。深沉的母愛、生活的壓力,迫使母親每天不停地跑呀,跑呀……母親竟成了長跑冠軍!小說的情節(jié)并不復雜,可意蘊深刻悠長,寫作技巧靈活多樣,值得我們?nèi)ゼ毤毱肺丁?/p>
巧設鋪墊:作者以“兒子的成績一級棒”這句話作為鋪墊,使前后情節(jié)互為因果,環(huán)環(huán)相接,有力地推進了故事的發(fā)展:因兒子成績棒,母親才勉強答應兒子每周日隨她一同挑菜進城,兒子才得以發(fā)現(xiàn)母親竟然跑得很快,才會報名參賽。而聯(lián)系后文“從小到大,我都緊跟在媽后面”,讀者可推測出母親的摯愛和艱辛是兒子“成績一級棒”的緣由。
暗設伏筆:小說多處暗設伏筆,使情節(jié)發(fā)展順理成章、水到渠成。如,“學校已多次催欠款了”,正因如此,程亮才會對豐厚的獎金“心一動”,毅然報名參賽;又如,母親每天給兒送餅,為不影響兒子上課,三十多里山路,她“一路小跑”;后來在送餅的同時,捎帶進城賣菜,為不耽誤兒子吃早飯,得“走得飛快”;賣菜時,為逃避城管的追趕而“沒命地跑”,故母親獲得長跑冠軍,并不讓人感到突兀。
漫畫手法:文中對城管野蠻執(zhí)法的漫畫式勾勒,讀者仿佛看到了一只穿著皮鞋的巨腳正惡狠狠地踩向一堆蔬菜,賦形呈意,強烈的諷刺意味撲面而來;參賽的母親跑得極快,“簡直像平地刮起一陣旋風”,這幅漫畫式速寫,抓住特征,化抽象為具體,精煉傳神,形象生動。
妙用對比:“程亮望著媽媽瘦小的背影和一擔沉重的菜發(fā)了半天愣”,“瘦小的背影”與“一擔沉重的菜”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又如,“觀眾看到一個頭發(fā)斑白的瘦削女人也參賽……那女人跑得極快……”,“頭發(fā)斑白”卻“跑得極快”,這不相稱的兩者統(tǒng)一在母親身上,讓人覺得傷感、酸楚。這兩處對比,讀來令人思緒萬千,感慨不已。
另外,語言的平淡也是這篇小說的一大特色?!敖k爛之極歸于淡泊”,作者不加修飾,通篇白描,平實而自然,簡潔而含蓄,以淺近的文字,傳達深刻的內(nèi)涵,如篇末那句“我真的不希望其他的媽媽也跑得這樣快,因為這樣的媽媽很辛苦!”含多少不盡之意于言外,留待讀者去回味、去思索。
難點指津
作者只用兩個“踩”字,就形象地刻畫出了城管執(zhí)法的“粗暴”、“野蠻”;“像見了鬼似的”,不僅寫出了小生意人對城管的恐懼,更透露出作者對城管的厭惡和對弱勢者的同情。由此可見,本文是作者有感而發(fā)、率性而為之作,在質(zhì)樸簡約、貌似平和的文字中,具有一種平靜的張力,包含著豐贍而深邃的社會意蘊。
和文中的母親一樣,進城做點兒小生意的流動小販們往往承受著巨大的生活壓力,如養(yǎng)家糊口、子女學費等等,他們在維持生計的同時,也給城市居民的生活帶來了方便,就如文中所說的“媽媽的菜賣得出奇快,那滴著露水的青菜總是第一個被搶光”??梢?,要擁有一個整潔的城市環(huán)境、和諧的城市文明,靠城管們的“驅趕”、“踩踏”,是不能解決問題的,相反只會加劇貧富兩極分化,甚至導致整個社會的動蕩不安。
在貧富分化日趨嚴重的今天,作者對貧困者的關注和同情,很自然地啟迪著讀者去思考一些社會問題:城管和流動小販之間“貓鼠”游戲的根源是什么?城市發(fā)展的基礎和目標是什么?城市管理的最高境界又是什么?
考點訓練
1.體會“程亮媽每天天還沒亮就起了身……”句中“每天”兩字的精妙。
2.母親“望著后山滿坡的青綠發(fā)愁時,突然有主意了”,母親的“靈光一閃”說明了什么?
3.兒子“程亮”的姓名可不可以刪除?對小說的表達效果有何影響?
4.面對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烏鴉會反哺,羊羔亦跪乳,我們又該如何回報、孝敬父母呢?
附:參考答案
1.以“程亮媽每天天還沒亮就起了身……”開篇,筆調(diào)如流水般從容、平緩,看似在漫不經(jīng)心地交代時間、人物、事件,可細細揣摩,方悟“每天”兩字用得極妙,其作用為:一、表現(xiàn)母愛:在母親給兒送餅的路上,她會遇到多少個風吹雨打、電閃雷鳴,甚至雪花紛飛的日子?她為何不多烙些餅讓兒子吃上幾天呢?母親這么不辭勞苦,只是為了讓兒子能天天吃上香軟溫熱的新鮮烙餅呀!她不求任何回報,“想著兒子吃到餅時的快樂樣子”,便感到萬分滿足了;二、為奪冠設伏筆:見美點賞析。
2.靈感只惠顧有準備的頭腦,量的積累只有達到一定程度,才會產(chǎn)生質(zhì)的飛躍。說明母親平時常??紤]如何多掙些錢以支付學費,所以當母親“望著后山滿坡的青綠發(fā)愁時”,才“突然有主意了”。
3.可以刪除。不刪除可給人一種真實感,但刪除后,則可使“母親”、“兒子”的形象更有代表性,就代表了某一階層或某一類人,從而具有更加廣泛、深刻的社會意義,正如文中“穿制服的人”代表的是“城管”這個群體,而不是某個或某幾個城管。
4.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