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黃前些年下了崗,用工廠補償?shù)囊稽c錢在水果市場開了一家水果店。
幾年下來,老黃經營的水果店,由面積不到10平方米的小店發(fā)展到面積達50平方米的小型水果超市,成了水果市場經營效益最好的商戶之一,而這一切都歸功于他獨到的生意智慧。
水果廣告助銷售
在老黃的店里,每一種水果旁邊都配有一句廣告詞。有的是介紹某種水果的功效,比如芒果的廣告詞是:“生食能止嘔,孕婦作嘔時,可吃芒果肉或以芒果煎水進食?!庇械氖墙榻B某種水果的食用方法,比如荔枝的廣告詞是:“把荔枝連皮浸入淡鹽水中,冰后食用,不僅不會上火,還可增加食欲?!庇械膹V告詞則寫得活潑有趣,比如店里進了一批水蜜桃,味道不錯但賣相不好,于是寫了一句:“我很丑,可是我很甜。”廣告張貼出來以后,每天都能賣出兩三百斤。
水果寄存“虧”中贏
老黃常常聽到一些老顧客向他抱怨:“上次水果買多了,還沒有吃完便壞了,這次只好少買點。”老黃因此想到,有些單身或是人口較少的家庭,買一兜水果可能要吃很長時間,水果不新鮮了又舍不得扔掉。如何才能讓顧客天天吃上新鮮水果呢?老黃想出了一個“水果寄存,以舊換新”的主意:如果顧客在自己的超市買多了水果,當天吃不完,可以在晚上8點鐘以前憑電腦小票將剩下的水果送回超市“寄存”,等到想吃水果的時候,就按當初送到店里的斤兩換同類新鮮的水果。顧客感覺這個方法很好,買了水果再不用擔心放久了不新鮮,這樣來購買水果的顧客越來越多。而因為拿回來“寄存”的水果并不太多,而且比較新鮮,仍然可以賣出去,所以超市的經營不但沒有出現(xiàn)虧損,反而吸引了眾多的客戶。
老黃為顧客免費“寄存”水果,看似花費了時間、精力,但這些表面上“虧”的生意,卻贏得了顧客的認同和青睞,實則“虧”中取勝,走出了一條生財之道。
(張鳳祥薦自《家庭百事通》原標題為《水果生意的“技術含量”》本刊有刪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