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在樂亭縣蘋果生產基地發(fā)現(xiàn)套袋蘋果黑點病嚴重,損失較大。2006年,針對發(fā)病原因進行了防治,取得較好的效果。
套袋蘋果黑點病有兩種類型:一種是黑點型,黑點大小多為1~3mm,中心色淺,有些黑點中央有白色膜狀果膠,黑點多集中于萼洼及果肩部;另一種是褐斑型和紅暈褐斑型,病斑多集中于果面、果肩,萼洼處量少,褐或黑褐色,一般為直徑3~5mm的圓斑,周緣有紅暈或暗綠色暈環(huán),病斑稍凹陷,深入果肉,病斑上有小孔洞、裂紋或白色膠沫。該病為腐生真菌侵染所致,病原是粉紅聚端孢霉和鏈格孢菌,病菌腐生在蘋果花器殘體上,陰暗和濕度偏大有利于該菌的繁殖侵染。
發(fā)病嚴重的原因:①套袋前用藥次數(shù)少,藥劑種類和劑型、用藥時期、用藥方法不當。②認為已有果袋的保護,噴藥無關緊要。為降低生產成本,專購低價農藥。雨季發(fā)病高峰期30天或40天才噴1次藥。導致病菌大量繁殖侵染。③果袋質量差,套袋技術不規(guī)范。不少果農使用劣質紙袋,通透性差;套袋時,未打開袋的通氣孔;紙袋口綁扎不嚴,且袋口朝上,雨水容易順果柄進入袋內;袋內高溫、潮濕、陰暗。④降雨天氣多、降水量大;主干低、枝量大、行間樹冠交叉等,使果園郁閉,通風透光不良,溫度高、濕度大,造成黑點病大發(fā)生。
為防止套袋蘋果發(fā)生黑點病:①套袋前噴好3次藥,選用對幼果安全的水劑、水懸浮劑、水分散粒劑而不用乳油、含硫及銅制劑,做到內吸和保護性殺菌劑交替使用或混合使用。果實套袋后進入高溫季節(jié),殺菌劑以1∶2∶200倍波爾多液為主,每隔15~20天噴1次,連噴3次。②選用透氣性、疏水性良好的優(yōu)質紙袋。套袋時,使袋鼓起,袋底兩角的放水通氣孔張開,使幼果位于袋中央,袋口要封嚴且不能朝上,以免雨水進入。套袋在早晨露水干后的8~11時和下午2~5時進行,避開中午高溫期。有露水和雨天不能套袋。紅富士蘋果套袋的最佳時間是謝花后30~35天開始,半月內結束。套袋過早對果實發(fā)育有影響,過晚對黑點病防效欠佳。③疏除裙枝,提高樹干;疏除或回縮大枝和過密枝條;疏通排水系統(tǒng),雨季及時排水;改善果園通風透光條件,降低雨季土壤和空氣濕度。
喬 潔
(河北省唐山市樂亭縣林業(yè)局,063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