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末最后一天,上海浦東商業(yè)創(chuàng)造了一個全國第一:第一八佰伴營業(yè)17.5小時,實現(xiàn)6183萬元全國百貨商廈單店商品日銷最高記錄。而整個新上海商業(yè)城,元旦期間3天業(yè)績高過2005年春節(jié)7天的市場銷售額。
如今越來越多的上海人,選擇在新年“血拼”。有“血拼一族”在博客里感嘆:稱2005年最后一天去八佰伴SHOPPING,黃牛特別猖狂,每個人手里都拿著厚厚一沓贈券;人擠得要死;衣服像不要錢一樣,都在搶;付錢排的隊那個叫長……
每到年底,商家們就頻頻推出各類換季大減價的促銷活動。櫥窗里琳瑯滿目的商品和令人心動的超低折扣,無不令“血拼族”們血脈賁張。甚而有時尚中人選擇走出上海,赴購物天堂的香港,邊旅游邊尋找自己心儀的商品。
從12月中旬的圣誕,一直延伸到來年的春節(jié),是很多上海人都知道的“香港年末折扣期”,幾乎大部分世界品牌都會在這期間瘋狂打折,折扣甚至低至2~3折。很多上海女孩就選擇在這一“黃金期”,享受“血拼”嘉年華,一次性買齊一年所需的所有物品。
舊年的最后一天中午,我和家人在外面吃了一頓“年夜飯”——本想此“飯”非除夕夜的團圓飯,位子未必緊張,到飯店一瞧,嗬,整個人滿為患!還好有預(yù)訂,否則只能排隊苦等。
其實說起過年,我腦海里閃現(xiàn)的不是現(xiàn)在的“年”——現(xiàn)在的“年”,越來越大同小異,越來越少“年味”。我記憶里的過年,有年的味道、年的聲音,還有年的儀式。我記憶里的過年,母親必定要發(fā)動全家人除夕前夜一起大掃除,第二天一起做蛋餃、炸春卷,甚至自己磨粉做八寶糕,這天的廚房,白天黑夜都籠罩在騰騰熱氣和撲鼻香味里;我記憶里的過年,有漫天的雪花,鼓鼓的新衣,紅紅的對聯(lián),噼里啪啦的爆竹聲;我記憶里的過年,是終于可以放開肚皮大吃大喝美餐一頓,甚至還有壓歲錢……
記憶里的年的味道——那些淳樸而傳統(tǒng)的民風(fēng)民俗,那些絲絲縷縷的家的氣息,那些孩童般對年節(jié)的喜悅和向往……如今,年的文化漸漸被“一次性消費”的快餐文化所替代。年的味道已經(jīng)不再。
(編輯/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