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望種田,娃們望過年”。鄂西土家山寨的人們。為了把“年”過好,都要提前置辦年貨。其中最重要的一項就是殺“年豬”、熏臘肉。
宰殺年豬的時間,一般選擇在春節(jié)前的一個月左右。因為新鮮年豬肉除先用食鹽拌花椒腌制十天左右外,還要掛起來用柏樹枝等柴禾煙熏火烤十五天以上。
土家人殺年豬,時興“吃刨湯”。俗話說“魚吃跳,豬吃叫”,“趕刨湯”就是殺年豬時趁熱打鐵,邀左鄰右舍、親朋好友來家里吃“年豬蒸肉”,大家一起“撮一頓”,其樂無窮。臘肉在土家人的飲食里面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尤其是煙熏過后的臘“豬腦殼”,可以做出五道風味各異的佳肴,更是除夕“團年飯”的主菜。
由于土家山鄉(xiāng)有互相拜年的習俗。所以家家戶戶都得炒葵花籽、花生以備拜年之用。土家人過年還有大年三十夜里洗腳的習俗,因為土家人互相走動,如跨進屋門恰好遇到主人家大酒大肉正欲用餐,據(jù)說這就是大年三十“洗夜腳”時,膝蓋頭洗得凈的好處,因為你不論走到哪里,都能碰到有好吃的等著你,它預示著自己一年四季不會“打餓肚”。
“三十的火,十五的燈”,土家人在“除夕夜”還有一些良好的祝愿之舉。如大年三十夜,土家人的火塘里都燒有一個大柴蔸,叫“年火蔸”,年火蔸越大越好,因為它預兆著來年的豬越長越大,日子越過越紅火。土家人相信“歲”是能夠守來的,所以在這天晚上,全家老少都得圍火“守歲”,徹夜不眠,稱之“守三十夜”。全家聚在一起烤火, 或講土家先祖往事,或擺古今歷史,或謀劃致富大計。總之,不能講令人不愉快的事。男女老少坐在一起,笑聲不斷,其樂融融。
當次日東方發(fā)白時,土家人便要開門“出行”了,即用爆竹迎接新年的到來。爆竹響過之后,整個土家山寨便充滿了喜迎新春的氣息。人們把節(jié)日的盛裝穿在身上,走門串戶互相道賀,譜寫了一曲土家人歡度春節(jié)的動人樂章。
(編輯/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