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jié)之于中國人,如同圣誕之于歐美人,都是頭等重要的節(jié)日。春節(jié)之所以是一個極為重要的節(jié)日,是因為通過這個節(jié)日的慶祝儀式,能加強家庭聯(lián)系與親情。諸如吃團圓飯、向親友拜年送禮等,這些習俗都在提醒人們,家庭在社會中的中心地位。世界各地凡有華人聚居的地方,無不隆重而熱烈地慶祝這個節(jié)日。
春節(jié),顧名思義就是春天的節(jié)日。春天來臨,萬象更新,新一輪播種和收獲季節(jié)又要開始。人們有足夠的理由載歌載舞來迎接這個節(jié)日。
春節(jié),是中國人的時間表。
如今,對大多數(shù)人來說,生活基本上是按照公歷來安排的。按公歷安排工作日程,總結(jié)今年的工作,制定明年的計劃;按公歷每月考核工作量,每月領(lǐng)工資……不過,這個時間表每年都有一段時間會“斷鏈”,那就是春節(jié)。
大概在臘月二十三四的時候,人們會一改平常的習慣,棄公歷用農(nóng)歷。一直到正月十五,農(nóng)歷才漸漸隱去,公歷重新回到人們的生活之中。尤其是正月的最初幾天,許多人似乎完全忘記了公歷的存在。不僅個人如此,整個社會生活也是這樣:機關(guān)、學校和其它所有事業(yè)單位、廠礦企業(yè),此時都按農(nóng)歷安排工作、休假,其時間安排都會寫上農(nóng)歷臘月某日或正月某日。
在許多地方,臘月三十那天,每人首先都要洗個澡,除去舊塵,迎接新年。晚上,全家人圍坐“守歲”——總結(jié)過去、暢想未來、許下心愿,直到新的一年來臨。午夜零時一到,鞭炮之聲大作,焰火、禮花沖天而起,此起彼伏,五彩絢爛。
據(jù)了解,很多地方都有類似的習俗,決定這種方式來辭舊迎新的背后是中國人的時間觀念。 無論都市、鄉(xiāng)村,還是國內(nèi)國外,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會有春節(jié)這“塊”特殊的時間表——至少從臘月下旬到正月中旬的20天左右時間里。
春節(jié),才是中國人真正新舊更替的里程碑,是中國人的精神節(jié)日。
春節(jié),是中國人的消費高潮。
一年之計在于春,春節(jié)對于許多行業(yè)而言是黃金收獲期。每年,春節(jié)7天假期過后,全國年各地的消費額均會大幅增長。在鄉(xiāng)村,人們會花上百元,為自己、為孩子置買新衣服;農(nóng)民辛辛苦苦勞作一年,春節(jié)則會“放縱”自己,不僅從臘月二十四一直休息到正月十五不再工作,而且還會“大手大腳”花錢,殺豬宰羊、購買年貨,為自己的新年生活備足一切好吃好喝好玩的物品。在城市,飯店酒樓的年夜飯早就預(yù)訂一空,各種各樣的娛樂項目早已粉墨登場,為老人、為孩子、為辛辛苦苦忙忙碌碌一年的人們送上豐富多彩的歡樂享受。
春節(jié),對普通百姓而言,是一年中消費最集中、花錢最多的時段。
春節(jié),是中國人的狂歡節(jié)。
在很多地方,春節(jié)的歡樂與忙碌在進入農(nóng)歷臘月就開始了。在這一個多月的時間里,從白雪飄飄的北國到花團錦簇的南疆,從潮濕的東部沿海到干冷的西北內(nèi)陸,人們無不在為了這個最重要的節(jié)日準備著、忙碌著,只等那最隆重的一天到來。
到了春節(jié),種類繁多的爆竹、禮花燃起來,擦拭一新的鑼鼓家伙敲起來,紅紅火火的秧歌扭起來,熱熱鬧鬧的社火舞起來……多重多重的心事,今天都放下,一年的辛苦勞累,一年的忙碌奔波,這時節(jié),想唱就唱吧,想跳就跳吧,哪怕嗓音不好,別管舞姿不美,只管加入到那狂歡的隊伍中,與人同樂,過一個大家的狂歡節(jié)。
春節(jié),是中國人情感的潤滑劑。
有一首歌這樣唱道:“多遠多遠的路程今天都回家,多深多深的疲憊回家就融化;多久多久的思念化作幸福的淚,最美最美的心情今天要拋撒?;丶?,回家,只想輕輕地說一聲祝福,祝福你,媽媽。”春節(jié)觸動了鄉(xiāng)愁,春節(jié)是大團圓的象征,春節(jié)讓人歸心似箭,春節(jié)是回家的節(jié)日。
不管是漂泊的旅人,還是孑然一身的游子;不管是風塵仆仆的流浪者,還是浪跡天涯的獨行客,只要聽到春節(jié)的召喚,就像皈依春天的候鳥,急切地從四面八方回家,從風雪交加的黃昏路上,從在云海里急急穿行的飛機上,從洶涌湍急的河道上,長途跋涉去回歸溫暖的家。
一年的辛苦就是為了回家,365日的打拼就是為了歸鄉(xiāng)。辛勞、忙碌、屈辱、失敗,都算不了什么,只要有家這盞燈亮著,就有了咬牙堅持下去的理由,外面的樓房再高,路再寬,也趕不上回家,家中有父母的目光,有妻子的依偎,有兒女的笑聲。再勇敢的人,心里總會有個家;再堅強的人,不能沒有家;走再遠的路,也不能不回家。
對于漂泊在外的人來說,家是最溫暖的地方,最安全、最寧靜的港灣,無論是誰,都應(yīng)該有他自己的故鄉(xiāng),一個永遠能依靠的地方。一個人需要一個出發(fā)地,需要一個故鄉(xiāng),需要一個不斷回頭的地方。春節(jié),是他們回家看看的時間。
如今,雖然“年”的味道越來越淡,過年的方式越來越多,利用春節(jié)假期旅游的人也越來越多,但不可否認,回鄉(xiāng)的人,仍然是大多數(shù)。
回家以后會忙著拜年。朋友、同事、親戚、同學會選擇各自的方式,有的登門拜訪,有的相約出游,有的打電話,有的用短信……
在春節(jié),新朋老友、親戚手足……無論平日里有什么誤會、隔閡甚至恩怨,都可以在年飯、年酒桌上相逢一笑泯恩仇。肉丸、魚丸、湯圓……講的就是一個團圓、祥和。
春節(jié),成了中國人之間的情感潤滑劑。
春節(jié),是中國人架接過去與未來的橋梁。
(編輯/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