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人的《和田玉》其實是一首母愛頌歌。
母愛是一個永恒的話題,以其不滅的光芒吸引著文人的筆墨。“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是母愛,“兒行千里母擔憂”是母愛,“孟母三遷,擇鄰而處”還是母愛,母愛這種感情從古至今都是神圣的感情。
母愛是一切美好情感的源泉,母親的愛無私而偉大,母親的愛精深細膩,母親的愛點滴成流,匯流成海,母親的愛各具特色,無處不在。
母愛,為我們消融了羈絆理想的冰川;母愛,為我們點燃了信念的火把;母愛,凝聚成希望的長城。世界上永恒不變的,不是浪漫的情愛,樸實的友愛,而是圣潔的母愛。浪漫的情愛,猶如易碎的玻璃,經(jīng)不住誤解的折騰,雖然有過山盟海誓的約定,但這約定是蒼白無力的,保不住愛情的新鮮。樸實的友愛,猶如易揮發(fā)的酒精,經(jīng)不住時間的考驗,許多一起長大的伙伴,幾年沒有見面便形同陌路,只有母愛永恒。
時間可以抹去傷心的記憶,也可以抹平人的夢想,但抹不去母愛的深深印跡。自從出生的那一刻起,母愛就一直伴隨我們,關注著我們的成長,直到我們長大成人,有了自己的兒女。母愛也不隨時間的流逝而老去。
祁人的《和田玉》巧妙地借助和田玉,把這種母愛形象而生動地表達了出來。
作為玉中的珍品,和田玉顏色潔白,質(zhì)地純凈、細膩、光澤滋潤。溫和柔潤成為和田玉的重要特性。在文明演進的漫長歲月中,和田玉作為一種罕有的器物,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它隨著人類的進步和文化的嬗變,漸漸變成一種有靈性的有生命的神圣的物件。中國人對和田玉從內(nèi)心深處產(chǎn)生有一種特殊的情感。所謂“君子比德于玉,君子佩玉”。玉成為一種高尚品德的化身。
在祁人的詩中,和田玉成為母子情感的一種具象。“看見一只普通的和田玉/是那么地像母親的眼睛/她的純粹、內(nèi)蘊和溫潤 /令我懷想起遙遠的故鄉(xiāng)/想起故鄉(xiāng)的天空下/那一絲母親的牽掛”,和田玉的溫和柔潤讓詩人想到了母親的愛。而接著,又是詩人以玉這種介質(zhì)來表達他對母親的愛。于是,他將和田玉的手鐲,送給了母親:“今生,我無法變成一棵樹/在故鄉(xiāng)永遠站立在母親身旁/當我走出南疆的戈壁與沙漠/為母親獻上這一只玉鐲/樸素的玉石,如無言的詩句/就綻開在母親的手心”。
而母愛的最偉大之處在于其無私和不求回報?!叭缃?,母親將玉鐲/戴在一個女孩的手腕/溫潤的玉鐲輝映著母親的笑顏/一圈圈地開放在我的眼前/戴玉鐲的女孩/成了我的新娘”。和田玉在此刻,又成為母親更深沉的愛。
在詩的結(jié)尾,“為什么叫作新娘?/新娘啊,是母親將全部的愛/變做妻子的模樣/從此陪伴在我的身旁”,對新娘一詞的全新解釋,讓母愛達到了催人淚下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