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兵的故事,講的人多,聽的人更多。然而,硝煙散盡的日子里,我們這些一身迷彩、一身泥土的“大兵”們,便被人們淡忘了。軍人們似乎也并不在意人們關注與否,每當旱魔肆虐、洪水滔天、地震火災來臨的時候,挺身而出的必定是這些年輕的身影。軍人的神圣使命,使得他們義無返顧、不懼傷亡、前赴后繼、一往無前。
這就是兵,這就是最可愛的人!
眾所周知,軍人的價值在于奉獻,戰(zhàn)爭年代自然不必多說了,而這遠離了炮火硝煙的和平年代,軍人的奉獻與犧牲又意味著什么呢?
一九九八年抗洪搶險中,有多少赤誠的勇士用血肉之軀筑起鋼鐵堤壩,保住了如畫的山川,李向群、高建成等等等等。遠的自不必多說了,我們身邊不也有這樣的事例嗎?八團特務連蒙古族戰(zhàn)士莫日根,在架設會晤電話線的施工過程中,不慎落入哈拉哈河,被洪流奪去了年輕的生命;我的軍校同窗程寶昌,剛剛畢業(yè)還沒有來得及將肩膀上的紅牌牌換上黃牌牌,就在一次執(zhí)勤巡邏任務中,為了搭救落水戰(zhàn)友,自己卻再也聽不到戰(zhàn)友們殷切的呼喚了。我的一位高中同學,九五年入伍,在西藏林芝當運輸兵,四年內沒有回過一次家,九九年末,父親來信說讓他回家過個團圓年。他告訴父母,部隊有緊急運輸任務,又不能回家了。父親是個老兵,回信只有兩行字:兒子,你吃的是軍糧,穿的是軍裝,要聽黨的話,不要聽老子的,爹都理解,爹支持你!我的一位戰(zhàn)友,父親得了癌癥,已經到了晚期,父母怕影響他的工作,沒有對他說。他的家在沂蒙山區(qū),非常貧困,家里窮得根本沒有錢治病。最后還是無助的妹妹寫信告訴他,父親得了癌癥,已經時日不多了。聽到這個噩耗,使他痛苦萬分,可他還是將悲痛化作動力,依然堅持守在哨所,白天踏著沒膝的積雪去巡邏,夜里還要站好每一班崗。妹妹幾次寫信來罵他不孝,他卻只是在被子里偷偷地哭,就是這樣也沒有向領導和組織提過一點要求。后來查鋪的排長發(fā)現(xiàn)了他,他說,此刻家人縱然需要我,可是祖國和人民更需要我呀!
聽起來,這些故事也許更像雜志上的好人好事,所以司空見慣的人們又會產生“假、大、空”的感覺。然而這些事就發(fā)生在我們周圍,發(fā)生在一個又一個實實在在的戰(zhàn)士身上,這需要怎樣的感情承受能力呀!這樣的事例不勝枚舉,見得多了,人們就覺得沒什么稀奇了,認為軍人嘛,本該如此,軍人們自己也這樣認為。因為軍人沒有豪言壯語,如果說我們身上有一種閃光的品質,那就是通過一代一代傳承下來的,不論什么人,只要來到了部隊,來到了軍營,就會不自覺地變得無私。
當人們沉浸在中秋月圓合家團聚的歡樂之中的時候;當新年的鐘聲送走和平的一年又迎來美好明天的時候;當年輕的情侶相依相偎在花前月下品嘗愛情甜蜜的時候;當舞臺燈光閃爍、舞曲羅曼輕柔、人們翩翩起舞的時候,誰又會想到,我們的戰(zhàn)士正在頂風冒雪披荊斬棘走在巡邏路上?又有誰會想到,有多少年輕的士兵為了這份安寧和平付出了青春的熱血乃至生命。
從伊木河的冰天雪地到阿拉善沙漠的荒無人煙,內蒙古八千里邊防線上每一個人跡罕至的地方都能夠看到軍人的身影。是士兵把寂寞煉成綠色的寶石,鑲嵌在無邊的荒涼中,用青春和生命唱響嘹亮的軍歌,去裝扮戈壁大漠。任何一種自以為強大的生命,只要將它放置于這遼闊的天地之間都會顯得極為渺小,在這里,只有充滿真摯感情的人,才會充實地生存在浩茫的大地上,只有融入了這片天地的故事才會不朽。
是祖國讓我們有家可歸,是忠誠讓我們有情可依。
越是艱苦的地方就越是需要有人來守衛(wèi)。沙漠、雪原,還有猛獸出沒的原始森林,無處不有軍人默默犧牲奉獻的故事在流傳。這是一個特殊的戰(zhàn)場,有戰(zhàn)場就會有犧牲,這是戰(zhàn)爭的哲學。那么,從建國之初到現(xiàn)在,究竟有多少軍人在和平年代沒有硝煙的戰(zhàn)場上奉獻了自己的青春和生命呢?太多了,真的太多了!
萬里邊疆,有無數(shù)的碑——界碑、山碑、河碑、橋碑、里程碑,而我們很少能夠看到烈士的墓碑。他們走了,安詳?shù)亻L眠于荒原之中,他們不需要什么文字性的東西供人觀瞻??窗?,那煙波浩渺的貝爾湖,那蒼茫無際的呼倫貝爾草原,正是他們靈魂的具形——象征著他們的不屈和赤誠。
誠然,兵是平凡的人,兵的故事也是平凡的故事。然而,正是這些平凡的人在自己平凡的生命里,捍衛(wèi)了祖國的安寧。無數(shù)平凡的兵集合成綠色的長城,凝結成鋼鐵軍魂,其排山倒海的氣勢和無堅不摧的偉力,必將升華成一個更加偉大的創(chuàng)造——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