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父生性古怪,素來不交朋友,也很少與別人主動交往。
退休后,老父更顯得無所適從,整天悶悶不樂地躺在藤椅上發(fā)呆。母親到大姐那里后,我和妻子雖然搬回來與父親同住,但很少與父親說話,對他一直采取敬而遠之的態(tài)度。事實上,老父這個人不善言辭,對兒女也一樣話很少,和他在一起確實很難溝通。在別的家庭,中午吃飯也許是互相交談的最好時機,而在我家是最尷尬的時刻,飯菜上桌后,我只喊一聲:“爸,來吃飯。”隨后便相對無語,彼此就像在飯店里共進午餐的陌生人。我和妻子有什么話,都不當老父的面講,因為只要你一開口,他的所有注意力就都集中到你臉上,讓你感到很不自在。有時,我與妻子在房間里談些趣聞軼事,老父耐不住寂寞和好奇,也悄悄跑到房門口側(cè)耳屏息“偷聽”,我們發(fā)覺后,便一臉不高興地跑出去。老父自知沒趣,只好訕訕地回他的房間去。
一天,老父起來很晚,我中午下班回家時,他才從床上爬起來,一副精神恍惚的樣子,我問他是不是哪兒不舒服,他搖搖頭,隨后便躺到他那藤椅上繼續(xù)發(fā)呆。連續(xù)幾天老父的精神都有些不正常,我擔心他是不是患了什么病,堅持送他到醫(yī)院檢查,但查來查去也沒什么病。聯(lián)想到現(xiàn)在有些老人因孤獨而患上什么精神抑郁癥,老父怕也與此癥有聯(lián)系吧。怎么辦呢?心病還需心藥治。
父親身上雖然有一些毛病,特別是對兒女的親情話語很少,但他畢竟是我的父親,天下沒有哪個做父母的不疼愛自己的兒女,只是表達方式不同罷了。父親不善言辭,他是將對兒女的關(guān)愛藏在心里?,F(xiàn)在父親老了,他有自己的勞保和退休金,不需要我們的撫養(yǎng)。然而在精神上父親卻很空虛,他沒有朋友可來往,母親又不在他身邊,自己又沒有愛好可消遣,若我這個做兒子的再不陪他說說話,他是會悶出病的。
于是,我改變了對父親不理不睬、敬而遠之的態(tài)度,每天下班回來主動和老父交談,常到報刊零售亭買幾份報紙和生活類雜志回來,讓老父翻閱。常和父親聊天兒,談?wù)勆鐣掝},說說名人軼事。有時我還故意扮演“反方”,對一些問題持不同看法,以引起父親的爭論,最后我總要找個“臺階”下來,讓“正方”的父親獲勝。
如此,老父的“病情”好多了,話也漸漸多起來,人也比以前活絡(luò)。我下班回來,常常看到父親在樓道口慢悠悠地轉(zhuǎn)圈子,我心里明白,他在家嫌悶,等我回來與他聊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