欄目編輯/李 明
1.復州牛復州牛是我國的優(yōu)良地方乳肉兼用黃牛品種。在遼寧省的大連地區(qū)分布較多。復州牛是用當地的黃牛與移民帶進的華北牛進行雜交,精心選育、飼養(yǎng),形成一定數量體型較大的牛群。后又用朝鮮牛進行雜交,再經不斷選育,形成具有被毛黃色、體軀高大結實、結構勻稱、役用性能高、耐粗飼、適應性強、性情溫順、遺傳性能較穩(wěn)定的一種國內聞名的地方良種黃牛。其外貌體型緊湊、結構勻稱,被毛為黃、淡黃兩色,以黃為主。鼻鏡呈肉色,角蹄呈棕色及灰白色透明。角中等長,呈圓筒型向前上方伸展。成年公牛軀干廣深,背腰平直,胸部深寬,前軀發(fā)達,頸與肩峰粗壯隆起,垂皮發(fā)達、皺褶明顯,腦門有卷毛分布。威猛雄壯。母牛外貌美觀,頭部清秀,角較細,多呈龍門角狀,四肢干燥,運步輕快。成年母牛乳房豐滿,尤以經產母牛乳靜脈粗、乳頭長、排列整齊、盤大為特征。
復州牛四肢健壯,挽力極強,據測定,公牛平均最大挽力627公斤,最高達800公斤;母牛平均最大挽力399公斤,最高達650公斤。復州牛的公母牛性成熟在1周歲左右,一般滿兩歲開始配種。母牛性周期平均為22.8天,發(fā)情持續(xù)時間為24~36小時,妊娠期為286.5天,產后第一次發(fā)情時間平均75.5天,發(fā)情旺季在5~9月份。在輕度使役情況下,一般為一年一胎。復州牛在一般飼養(yǎng)條件下,頭胎母牛180天泌乳量為1648.1公斤,平均日產乳4.79公斤,用利木贊和丹麥紅種公牛與復州母牛雜交的一代牛,產乳明顯增加。復州牛平均日增重達806.5克,成年公牛體高151.92厘米,體斜長190.56厘米;母牛體高128.50厘米,體斜長147.80厘米。公母犢牛初生重分別為32.8公斤和31.7公斤,在國內牛品種中屬于大型牛種。平均屠宰率為50.7%,凈肉率為40.33%。肉骨比為1:4.1,眼肌面積為59.5平方厘米。與其他品種牛比較,屠宰率、凈肉率、骨肉比和眼肌面積等項指標皆處于領先水平,只有胴體產肉率低于秦川牛3.4個百分點。
2.沿江牛沿江牛原產于遼寧省寬甸縣沿鴨綠江流域,是遼寧省重點保護的地方優(yōu)良品種牛。它主要是用朝鮮牛與沿鴨綠江流域的本地牛通過雜交方式育成的,并有少量的蒙古牛血緣。該牛耐粗飼、抗病能力強、抗寒性能極佳,在零下26℃時呼吸才出現(xiàn)不安現(xiàn)象,但仍能保持正常的食欲和反芻。沿江牛原屬于役用牛,目前原種沿江牛的數量約在3000頭左右。據對現(xiàn)有牛群測試,成年母牛平均體高120.2厘米、體斜長140.9厘米、胸圍169.3厘米、管圍16.8厘米、體重369.0公斤。(遼省省種牛繁育中心楊廣林 王大鵬郵編:11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