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嘉興市七星鎮(zhèn)農民孫雅囡看別人賣粽子挺掙錢。1997年也開了一個粽子制作作坊,取名“南湖齋”。雖然她的粽子口味不錯,但是一開始生意并沒有想象中的火爆,一年下來還賠了不少。為了打開局面,首先她采取“低價戰(zhàn)術”,別人批發(fā)1元錢一只粽子,她就0,9元;別人0,9元,她就0,8元。為了使粽子的口味更好,孫雅囡聘請了幾位國有粽子廠的退休廠長做顧問,除了對現(xiàn)有的粽子口味進行改善外,還請他們研究了一些新的品種,比如板栗粽、鮮蔬粽、鮮肉粽等。漸漸地,一些小商人就開始認識常有新口味出臺的“南湖齋”了。
但孫雅囡明白,出新口味的粽子只能一時有效,要想從口味上站穩(wěn)腳跟的可能性不大。因為粽子的口味是沒有專利的。內行人只要嘗一嘗就知道怎么做了。怎樣才能從根本上留住客戶?孫雅囡用自己農民的腦袋想了兩個晚上,只想到了一點:要顧客滿意,就得讓他們省錢省事。
她分析過,一些學校、快餐店和小攤位因為進貨不多,其他廠家根本不注意,或者注意了也不會像對待大客戶那樣周到,這些地方就是突破口。
從那天起。孫雅囡徹底放棄了尋找大客戶的打算,開始經營這些小市場。每天,不管對方要多少貨,她都親自送,密切關注市場動態(tài)。她還附帶進行一些活動,比如買夠10只粽子送一只等等。她的粽子開始受到歡迎。
在送粽子的過程中,孫雅囡注意到,最困擾這些小攤點的就是粽子的加熱問題。因為粽子涼了不好吃,他們就得整天把爐子開著。既耗時又耗錢。通過市場調查,孫雅囡了解到,目前市場上有一種加熱箱,180元一臺,很方便??墒?,那個時候,她欠著一大堆債,不知道如何是好。丈夫就給她出主意:“你可以給客戶送加熱箱。但是你得在加熱箱上寫上你‘南湖齋’幾個字,只要能占領這些小市場。那你的名氣也就傳開了!”
采納了丈夫的建議,孫雅囡一咬牙,貸款15萬元進了500臺加熱器,在每臺正面大大地貼上了“南湖齋”的牌子,然后免費提供給了小經銷商。當然,條件也是有的,如加熱箱里只能加熱“南湖齋”的粽子,一旦發(fā)現(xiàn)里面有別家的粽子,她就收回加熱箱。很快,效果就顯現(xiàn)出來了。不少客戶從開始只買30個粽子加到了50個,一些學校的銷售量更是可觀。孫雅囡又實行優(yōu)惠政策,當有些銷售點的銷售量達到一定程度時,她就加送加熱箱。
實行免費提供加熱箱后的第一個月,她就銷售了15萬只粽子。一傳十,十傳百,很快整個嘉興城都知道了“南湖齋”,孫雅囡幾乎已經占領了嘉興市所有的小市場。(浙江 王皮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