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我的父親在我眼里都是一個非常沉默嚴肅的人,因為這個緣故,我們之間從來沒有交流過。只有一次我喝醉了酒,終于忍不住,在他面前大哭了一場,說了一些后來我也記不清的胡話。但我父親依舊沉默著坐在一旁,只是抽著煙靜靜聽了一晚上。
昨天晚上看了張揚的《向日葵》,一塊看的還有老吳和這部電影的外聯(lián)制片人。她說張揚在片場和他父親也是一句話也不說,就像仇人一樣,讓我不禁想起了我和我的父親。坦白地說,這是一部失控的模糊不清的電影,但是孫海英扮演的那個倔強沉默的父親讓我一下就想起了我爸,想起了每次過年回家,我和他坐在客廳一根接一根地抽煙,想說些什么,可就是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我在我父親身上繼承的最多的東西,就是這種沉默和不善表達,或者說不知道如何表達。
我是個非常靦腆,并且不怎么會說話的人。我一直覺得,男人就應該這樣,就應該像亨弗萊·鮑嘉一樣不動聲色。而那些把自己的情感四處兜售的男人,無疑都是非常不要臉的。這種想法一直主導著我的思想,所以我不喜歡跟文科出身的人打交道,厭惡跟能說會道的人在一塊吃飯,其實都是出于這種被壓抑了的性格。
但是,無論從年齡還是心智來講,我始終還是個小孩,總會有表達的欲望。但我找不到可以表達的女人,更不愿意向男人表達。最后我在博客上找到了一個可以發(fā)泄的地方。這種被壓抑了的表達欲望一旦被引導出來,就會走向另外一個極端。所以在博客上,我成了王老板,成了一個油嘴滑舌的流氓,我馬不停蹄地扯淡,夜以繼日地胡侃,并用大雅大俗來給自己抹上一層與眾不同的雪花膏。
但這不是我,在我內心深處,我始終都是一個從小縣城出來的少年,對勞動人民發(fā)自內心地熱愛,對名人精英有著天生的抵觸,在人多的地方會感到緊張,用抽煙來掩飾自己的慌亂,用刻薄來偽裝自己的幼稚,跟女孩見面裝作久經沙場而兩手卻微微顫抖,在當眾說話的時候能聽見自己澎湃的心跳——相信我,這是一個更真實的王老板,你可以在特呂弗的《四百下》里找到他。
很多人說我有幽默感,其實我一點幽默感也沒有。有人說我悶騷,但實際上我只是悶,一點也不騷。我喜歡王小波,因為這個人跟我非常相似——看上去似乎很有趣,實際上很無趣?;蛘哒f只會將有趣用文字而不是嘴巴表達出來,這僅僅只是一種被過濾了的經過思考后的有趣而已。博客其實也就是這樣一種被過濾了的真實,它的出現(xiàn)給了更多不愿開口說話的人一個表達的機會。至于什么博客草根精英的爭論,只不過是一出爭奪話語權的鬧劇罷了,你也可以把它理解為:都是閑扯淡。
博客的主題其實就是分享和表達,這也是人類永恒的主題。但是和誰分享,向誰表達,這是一個問題。在這徹底金錢化了的時代,情感在物質的狂風中被吹得七零八落,友誼早已淪為互相交換的工具,至于愛情,它出現(xiàn)在每一個燈紅酒綠的酒吧,像臺上的走穴歌手一樣搔首弄姿。我親愛的朋友,在這高樓林立的城市里,你默默無聞一言不發(fā),你該向誰訴說你豐滿惆悵的內心?
讓我怎么說,我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