壇主:辰煙
Happypiane:
我還是認為它們應該并進。再說,你掃黃之前得找出禍根,那些青少年你們沒想過嗎?對于性教育就是不重視,總是用逃避的方法來解決他們對這些東西的求知欲,別總以為這是壞事,你好好地解答了一個人的這類問題,能改變一個人的一生。
阿斌哥:
首先呢,小姐跟艾滋病之間沒有必然的聯(lián)系。就像艾滋病跟同性戀之間沒有必然聯(lián)系一樣。小姐也是一個弱勢群體啊,難道她們不需要我們的同情嗎?我覺得她們理應或者說早該接受防艾的教育了。因為她們是離艾滋病相對較近的人。在沒有把小姐這一行徹底取消的前提下政府是有義務這樣做的。你們覺得呢???
瀟瀟軒子:
我是北林紅十字會同伴教育小組組長,我們做的事情就是向同齡人宣傳安全性行為,性病、艾滋病預防知識的。前幾天我們新拿到北京一家婦科醫(yī)院關于艾滋病防治知識的小冊子,就是以“小姐”的經歷來說明安全套的用途用法的。在國外“小姐”是一個正當?shù)纳鐣殬I(yè),盡管我們不接受,可是宣傳艾滋病的預防知識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我們需要去面對這樣的事實,有關性,有關艾滋病。當我們懂得了,我們不會去做了,目的就達到了。有關“黃”的說法,我覺得是有一部分人表面上或者思想上不接受罷了。其實這些東西都是有用的,和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
本條評論獲得獎金30元
小白菜:
誰都知道同HIV感染者發(fā)生無保護的性行為、接受了被HIV污染的血液、被感染的母親傳染給未出生的嬰兒是艾滋病傳染的三大途徑,而第一個途徑在現(xiàn)實生活中最為普遍。于是都覺得應該防艾,保護生命。但防艾教育工作做到了“小姐”的身上,就多少讓人有些不舒服:掃黃是為了掃除黃色服務、書籍、音像制品等,“小姐”一定是包含在內的,現(xiàn)在卻教育“小姐”防艾,怎么看都像是對“小姐”的默許。其實,從法律和社會道德角度來說,“小姐”是不被允許,也是可恥的;但從另一方面來說,“小姐”也是人,也是艾滋的受害者,而且她們的危險系數(shù)比常人還高,向她們開展預防性病艾滋病的宣傳教育活動,是有意義的。防艾,不論對哪一群體來說,都是必須的;掃黃,也是規(guī)范社會秩序,維護傳統(tǒng)道德的必須。也正因為它們是出于不同的目的需要,不是一個范疇的東西,孰輕孰重,就不易比較了。
何足道:
我們看不見,但不意味著她們就不存在,就算退一萬步說,小姐作為傳播AIDS高危人群不是現(xiàn)在大家才知道,那成幾何級蔓延的趨勢已經危害到普通人群,這個危害比道德指數(shù)恐怕更現(xiàn)實也更殘酷,沒有必要走極端,把防治當妥協(xié),上綱上線動輒喊打,面子比生命重要能改變什么?其實說句悲哀點的話,那骯臟卑污的行業(yè)一直離我們并不遙遠,不論從道德還是責任方面來講,那些小姐和我們一樣都是活生生的人,在無法根除這個行業(yè)客觀存在的情況下,用于減輕危害的手段從實際角度來講本就無可厚非。
邊緣風影:
“防艾”是行為約束,“掃黃”是法律強制,“掃黃”是維護一個國家法律的必然措施,是必須實行的,然而“防艾”則是通過增強人們的保護意識,清除疾病,是需要普及的。可以說,兩者的重要性是等同的。但是,各自實現(xiàn)的目標確實不一樣的,“掃黃”是實施法律準則,保證社會的穩(wěn)定運行;“防艾”是提高人們素質,保證人們的健康水平,通過“掃黃”來達到“防艾”的目標是不可能的,法律強制是不能影響人們的正常生活的,那么就應該通過宣傳教育來進行行為約束。所以,要想達到防治艾滋病的目標,需要提高人們的素質和自我保護意識,這是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關鍵。
游在藍天下:
那我要是說兩者同等重要呢?一個是關系生命的,一個是關系到一個人靈魂的……似乎沒有辦法讓人區(qū)分它們到底哪個更重要一些?
Nutme:
掃黃是必須的,但是不是根本的呢?昨天我還在跟老媽討論這個問題,標本兼治顯然是困難的。這個行業(yè)在世界的任何一個角落都存在。既然疏勝于堵,我覺得常理化公開化合法化才是正道。關鍵是看通過什么樣的途徑加以控制,比如收較高的稅,給從業(yè)者定期體檢。
138****1964:
防艾比掃黃重要啊!艾滋會吞噬生命,世間萬物惟生命最寶貴。而“防艾”的宣傳教育活動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杜絕及減少性病和艾滋病的感染與傳播。當有機構向“小姐”這一最易引發(fā)此類病的人群進行宣傳教育時,不正起到了這一目的。社會上引發(fā)的爭議無非是人們對“小姐”這一人群所從事職業(yè)的唾棄。但是“小姐”雖不被世俗接受,但她們也有保護珍愛生命的權力。關愛幫輔是社會具有的最基本美德!我們有責任去拯救那些墮落的靈魂!也是對整個社會風氣的一種改善。
本期點評:
法制與倫理皆出于“人”,服務于“人”?!皰唿S”與“防艾”發(fā)生矛盾,似乎總要有妥協(xié)的一方,可這終究不是枝與葉的搭配,雙要根還在,一切都好。
下期話題:
祖宗的大屋里,我們看到了毀譽參半的中醫(yī)。拿與不拿之間,已是風口浪尖。傳承一向有“精華”“糟粕”之分,然“精華”為何?“糟粕”為何?廢耶?存耶?廢之為何?存之為何?中醫(yī),將何去何從?
壇主:辰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