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孫犁先生,我們現(xiàn)在談到他的寫作,恐怕多數(shù)人不經意地。首先浮現(xiàn)于腦海印象中的,是他的《荷花淀》。當然也有以其他篇目來談論先生的。例如我手頭有一本二○○三年出版的《孫犁文集·小說》,其中鐵凝有一段短話。說明孫犁對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的貢獻及地位,就是以《鐵木前傳》為例。而就我的閱讀口味來說,我更喜歡讀的先生的作品,則是他創(chuàng)作于上世紀八十年代之后,類似于中國古代筆記小說的那一類。在《孫犁文集·小說》目錄中的反映,是列在創(chuàng)作于一九五六年初夏的《鐵木前傳》之后,以《雞缸》為起首者。
孫犁的這一類小說,敘述語言非常沉穩(wěn)泰然,即使說到情節(jié)或者情感的激烈處,也毫不急扯白臉,慌里慌張,而是娓娓道來,平淡如止水。給讀者,起碼是給我這個讀者的感受,是如說禪論法一般。單就敘述來說,就已經昭然反映了老人深經歷練。對世事人情洞然若揭而又不驚不乍的態(tài)度和心懷。
孫犁這一時期的小說,大多寫一人一事,情節(jié)非常簡單,沒有這樣一條線索那樣一條線索;技巧上也非常簡單,就好像平鋪直敘一般,并不使用“小說作法”中這樣那樣豐富的手段;創(chuàng)作方式也非常簡單,如果分析,像是并不在意使用這些年來你方唱罷我登場的什么什么“主義”,但是用如此簡單復簡單的手段寫出來的小說,卻非常地耐讀,先生的確高明??!
讀眼前現(xiàn)今的小說,就很少能得到讀孫犁小說那樣的閱讀體驗。讀孫犁小說,在我身上引起的反應是唏噓不已,慨嘆不已;讀現(xiàn)在的小說,往往是能得到一陣子激動,或者沖動。但是激動沖動哐當一下來了,哐當一下又走了。難以使人長久回味。能使人這樣哐當一下的,還是得算為好的,還有一些不好的,是會讓人焦躁,讓人膩味,讓人想去干一件壞事,讓人想去毀壞一件物品。使讀者產生這樣的情感反應,并不是一些男女作家們始料未及的。也不是他們主動地、自愿地為此而感到慚愧的,恰恰相反,這正是他們所要取得的效果。他們認為這樣一來,讀者的心靈就被觸動了,因而讀他們的制作。就不會無動于衷了,所以他們就成功了。
搞文學創(chuàng)作或者寫作,追求使讀者的心靈和情感產生某種反應,這固然不錯,誰在進行小說寫作時,打定的主意是使讀者看了和沒看一樣呢。但是使讀者產生怎樣的情感波動,我們認為卻的確有好與不好的區(qū)別。這個區(qū)別,簡而言之,就是是否有利于讀者形成受人稱贊的人品與人格,使讀者讀了我們的作品以后,產生像正人那樣去生活,像正人那樣去對待自己的人生的愿望。
在怎樣敘說的問題上,孫犁的小說從容不迫,良具大家風范,堪以為鑒;在敘說什么的問題上,他的小說,我個人的看法是尤其八十年代以后的小說。其實是只在說一個意思:不要害人。哪怕是可以得到效益,也不害人;哪怕是對有毛病的人,也不害,故,亦堪以為鑒。
(劉會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