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爾,兩個人斗嘴,互不相讓,繼而各行其是,形同陌路。家務(wù)也懶得做了,房間也不收拾了,一日三餐帶著孩子在外面解決。孩子在冷戰(zhàn)的夾縫中左右為難,不知該投向誰的懷抱。小人兒不再撒嬌、耍賴,而是悄悄做著傳話筒的工作?!皨寢?,爸爸說你脾氣有點大?!薄鞍职?,你再那樣說媽媽,她就不想跟你過了?!边@樣的外交并沒平息不快,家里依然灶冷鍋涼。那個像孩子一樣的男人換的衣服扔的隨處可見,洗衣機休假多日了,洗衣婦罷工了。孩子很少下樓,多在房間看書或?qū)懽?。電視也很少開了,無論哪個節(jié)目似乎都是噪音。
一天晚上,孩子給媽媽講學(xué)校里的事。
“媽媽,小偉的爸爸又給他娶了個新媽媽。”
“新媽媽疼他嗎?”
“不管他,他的作業(yè)沒完成,又挨老師訓(xùn)了?!?/p>
“哦?!?/p>
“無論多新的媽媽都不可能真正愛他?!?/p>
“為什么?”詫異于孩子對人情的洞察。
“生他的媽媽才會愛他。舊媽媽是最親的?!?/p>
孩子的話讓拉緊的弓弦松弛了。
也許有些話不必太當(dāng)真,尤其在親密的人之間。
早上,爸爸穿戴整齊,催促孩子收拾書包。媽媽為孩子拉好外套,穿上新鞋。時間緊迫,爸爸已急不可待地沖出了門,在樓下叫孩子。孩子踉踉蹌蹌地跑了出去,又折回身來,彎腰整理鞋柜前凌亂的鞋子。整理鞋子一直是孩子自覺承擔(dān)的家務(wù),自他上幼兒園起,家里的鞋子都放得整整齊齊,逢到出太陽時,他會一雙雙拿到陽臺上晾曬,晚上再收回。媽媽的鑲水鉆的白皮鞋靠邊,爸爸的黑皮鞋緊挨著,旁邊就是他的小鞋,另一邊是剛換過的拖鞋。孩子的小手撫過每一雙鞋子,才對媽媽說再見。她忽然明白了,最珍惜家的不是那兩個自以為懂得婚姻和愛的人。對愛的理解有時不需要太多的人生經(jīng)驗和知識積累。
責(zé)編/小苑ylymay@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