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現(xiàn)有昆蟲大約九百萬種,其中大部分還沒被發(fā)現(xiàn)或不為人知,但只有1.5%的昆蟲對我們有害,其余的或者對我們無直接影響,或者為人類提供一些明顯的不可或缺的益處。
昆蟲為植物傳播花粉。世界上94種農(nóng)作物中有80%都靠昆蟲授粉,包括熱帶雨林中大面積的植物。它們分解死尸和動植物排出的廢物——糞便、死皮、羽毛、毛發(fā)、枯葉和爛木頭等;它們吃掉害蟲和雜草,使莊稼免遭侵害;鳥類、青蛙、爬行動物、魚類、哺乳動物都以昆蟲為食,就連人類也有意或無意地食用昆蟲;它們在泥土中挖掘隧道,將養(yǎng)分從土地表面運至地下,為泥土補充了氧氣,使之更加肥沃,同時也防止了溪流、河水的沖蝕和水土流失。
據(jù)哈佛大學(xué)的生物學(xué)家愛德華·威爾森推斷,假如一夜之間所有的昆蟲都消失,人類將會面臨很多危險。所有依賴昆蟲授粉的植物都將滅絕,碎屑堆積如山,甚至連海洋也會受到影響——陸地不斷受到侵蝕,養(yǎng)分流入海洋,引起海藻大量繁殖,這些海藻將水中的氧氣消耗殆盡,直接威脅到魚類的生存,這對整個地球的生態(tài)系統(tǒng)也會造成巨大影響。威爾森預(yù)言:“如果昆蟲消失,食物鏈的很大一部分就會遭到破壞,大量鳥類立即因缺乏食物而餓死,其他依賴鳥類為食的動物也會消失,陸地上依賴昆蟲為食的一些小型哺乳動物也要滅絕。整個地球?qū)霈F(xiàn)災(zāi)難性的連鎖反應(yīng)?!?/p>
當然,人人都知道昆蟲不可能突然間蒸發(fā)至大氣層,但是如果沒有昆蟲,人類也不可能存在。原因在于,我們的食物最終絕大部分都來自開花植物,而自從6500萬年前恐龍滅絕后,這些植物就與有翼昆蟲一起并存于地球?!昂艽笠徊糠珠_花植物,又稱被子植物,都依靠昆蟲授粉。昆蟲又是改善植物生長所需土壤條件的重要因素。”威爾森說,“人類源于哺乳動物,哺乳動物又源自脊椎動物,而脊椎動物則完全依靠開花植物生存,如草地、森林等。如果昆蟲不曾存在,事實上人類也沒有機會發(fā)展為現(xiàn)在的樣子,即便出現(xiàn)一種智能動物,它也不會是人類?!?/p>
昆蟲對人類的依賴遠不如我們依賴它們的程度,然而,如果沒有人類所提供的食物供給,一些昆蟲還是不可能以目前的形態(tài)和大規(guī)模的數(shù)量出現(xiàn)。從1萬年前人類有了農(nóng)業(yè),以及5500年后學(xué)會貯存糧食的時候起,蝗蟲、谷象、蚜蟲等種類的昆蟲就找到了適宜自己生存的環(huán)境:至于家蠅、金龜子、蠹蟲和其他各種蛾、跳蚤等昆蟲也都伴隨著人類建立起自己的家園。與此同時。昆蟲也是人類的重要資源:我們從中提取蜂蜜、蜂蠟、絲,還有各種叫不上名字的藥物。昆蟲甚至還是一種精神象征:埃及人認為太陽神雷是一只巨大的甲殼蟲,它像滾糞球一樣將太陽在天空中滾來滾去。即使是最遭人類厭惡的蚊子也在猶太法典中出現(xiàn),其中問道:“何以人類遲于蚊子而出現(xiàn)?……因而,假如人類變得傲慢,就可以告訴他們:有你之前就有蚊子了。這樣他們自然會感到自身的渺小。”
昆蟲也與人類一樣,有自己的音樂,用特定的符號交流,種植地下谷物,互相奴役,甚至發(fā)起戰(zhàn)爭。人類的想象受其啟發(fā)。于是有了“甲殼蟲樂隊”和弗朗茨·卡夫卡筆下不朽的人物葛雷格·山薩(一覺醒來發(fā)覺自己變成了一只巨大的昆蟲)。為什么人類要使用殺蟲劑?為什么不能與昆蟲和睦相處?法國史學(xué)家米歇萊1858年寫下的史詩《昆蟲》中提到:“我們的確是近親。除了做一名工人,我又能追求什么?在這個世界上,我最大的幸福是什么呢?”
(轉(zhuǎn)自《科學(xué)與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