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不是無情物,情到深處淚自流。在各類考試作文評卷中,真情實感總是作為一條重要的評分標準。因此,我們應在作文特別是考場作文中做到合理宣泄自己的情感,多一點真誠,少一點虛飾;多一點含蓄,少一點直露。
真實敘說是情感表露的前提。
作文,需要生活,而且必須是真實的。只有是自己親身經歷的故事,才能真切地表達自己的感受,表露的情才能不會虛飾。沒有經歷過撞車或落水經歷,卻要寫自己撞車或落水后對生命的獨特感悟絕不會以深刻動人,那種對生命的理解肯定是膚淺的,或是虛假的。同樣,只有真真切切地經歷了一場演講賽從寫稿、改稿、背稿、演練到參賽以至成功或失敗的過程,才會真實地感受付出的代價、成功的喜悅或失敗的傷感,寫出來的文字雖然稚嫩,卻因為真實而同樣能感動人。
動情細節(jié)是情感表露的關鍵。
母愛是作文永恒不衰的話題,但把母愛寫得深透動人的佳作卻很少。因為我們平時沒有細心觀察母愛最動人的細節(jié)。所以一寫到母愛,就是燈下織衣、雨中送傘、病中背扶、考后鼓勵。而《母愛是一根穿針線》一文就別具一格:
可她遇到了麻煩,當年的繡花女連針也穿不上了。一個月前她還穿針引線縫被子,現(xiàn)在明明看見針孔在那兒,就是穿不進。
她不相信視力下降得這么厲害。再次把線頭伸進嘴里濡濕,再次用左手的食指和拇指把它捻得又尖又細,再次抬直手臂,讓眼睛與針的距離最近,再試一次。
——還是失敗。再試……線仍未穿進針眼里。
兒子已對文章進行后期排版,他從顯示屏上看見反射過來的母親,怔住了。他忽然覺得自己就是那根縫衣針,雖然與母親朝夕相處,可他的心卻被沒完沒了的文章堵死了,母愛的絲線在他這里已找不到進出的“孔”,可她還是不甘放棄。
兒子的眼睛熱了,他這才想起許久不曾和母親交流過感情,也沒有關心過她的衣食起居了。
“媽,我來幫你!”兒子離開電腦,只一剎那,絲線穿針而過,母親笑靨如花,用心為兒子釘起紐扣來,像在縫合一個美麗的夢。
這一段文字對年老的母親穿針引線的細節(jié)描寫獨特,情到深處自然“眼睛熱了”,靈魂深處受到觸動,于是便有了全文的情感高潮。
我們來看這樣幾組學生習作中的抒情:
[例文一]車繼續(xù)向前行駛,緩慢而顛簸。車內,煩躁、牢騷繼續(xù)升級,唯有這對姐妹仍然鎮(zhèn)定自若。車上坡了,突然,“哎呀”一聲,姐姐差點摔倒,妹妹以最快的速度拉上了姐姐:“姐,包我來提吧?!薄安挥?,快到了。”“那你左手扶座位,我用手挽著你的右手吧?!闭f著,妹妹用手臂挽起了姐姐的右臂。我看到妹妹的那只手臂,那是一只瘦小的手臂,柔弱、白嫩,始終挽著,傳遞著一種力量。還有一種美好的東西,在傳遞,在融合。
那一瞬間,讓我看到了一道最美的風景。(胡婧《瞬間的美》)
[例文二]原來影片已經放到“悼念篇”了。畫面出現(xiàn)了一個高大的身影——高建成,他的妻子坐在床上?!鞍职帜娜チ??”天真的女兒問。“爸爸在水里了?!薄鞍职衷谒镒鍪裁??”“爸爸在睡覺?!薄鞍职衷谒锢洳焕浒??”“……”母親抱起女兒,泣不成聲。
看到這兒,我又望了望后面,他們有的擦眼淚,有的啜泣著。我轉過身來,才發(fā)覺自己臉上有兩道濕濕的東西……(馬小偉《難忘的一瞬間》)
這兩組例文均很好地抓住了生活中的“動情點”進行細膩描寫,抒情水到渠成。
含而不露是情感表現(xiàn)的境界。
很多文章確實以淚感人,可也有許多文章很少寫及流淚,但同樣感人,同樣有似淚般的濃濃情感?!颁粶I下”總是和“情動于衷,不能自已”分不開的。倘若還未到“不能自已”的境界,就不必“強說愁”與“淚雨下”了,含蓄也是一種美。
這里介紹三種含蓄抒情的方式。一是帶著情感來敘事,敘中含議,議中見情,很多名篇佳作都是如此,一邊敘事,一邊表達感受和認識。二是寫好內心的變化,內心世界的活動就是情感的流動,邊敘事,邊寫心理。三是借景抒情或借物抒情,這是文章最常見的抒情方式。如《羚羊木雕》的結尾:
我一個人慢慢地走在路上。月亮出來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個寒戰(zhàn)。路上一點聲音也沒有。忽然,我聽見有人在喊我的名字,我回過頭,只見萬芳跑了過來。她把小刀塞到我的手里說:“你拿著,咱倆還是好朋友……”
這段文字就是用月亮烘托我悲傷的心情。再如:
整個心情也濕漉漉的,如罐裝的藍帶,成堆的氣泡擠擠攘攘地往外涌,順著瓶壁流成一股堆在桌上,成了模型里一個醒目的藍色的湖。寂寞和單調的味兒在心頭潛滋暗長。
這種感受不僅逼真,而且給人無限的聯(lián)想和回味。這種抒情比直抒胸臆更具表現(xiàn)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