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乾隆皇帝是一位附庸風(fēng)雅的君主。他除了喜歡寫詩之外,還會畫山水畫。有一年,乾隆雅興大發(fā),下了一道圣旨:全國各地,凡在畫藝上有一定功力的人,不問地位高低,都可以來一比高下,第一名賜“狀元”頭銜。題目由乾隆御筆欽定,很簡單,只是引用了一句唐詩,叫“深山藏古寺”。
開考這一天,萬頭攢動。題目發(fā)下去之后,應(yīng)考者都認為這道題簡單明白,太容易了。山上有個寺廟點綴,本來是畫山水的一種布局方法,現(xiàn)在看到題目中有個“藏”字,那更好辦了,用不著費勁地畫出寺廟的全貌來,只要在樹林中添一角黃墻,或者半山中補個塔尖,不是就能說明這里有個寺廟嗎?因此大家都興致勃勃,聚精會神地畫著。畫好之后,搶著交卷,彼此會心一笑,都認為自己可以獨占鰲頭,穩(wěn)做狀元郎了。
誰知交卷后,皇帝傳下話來說:“這不是深山藏古寺,而是深山露古寺,既然‘藏’,理應(yīng)在畫面上一點也不顯露出來?!边@么一來,那批搶先交卷的,落得個先被淘汰。還沒交卷的,趕緊糾正過來,他們靈機一動,稍加研究,認為這還是容易解決的。繪畫手法中有一套叫做“影射法”,就是說用側(cè)面襯托法來說明問題,他們便采用這套手法來處理畫面。畫面上除了山巒、云石、竹樹、溪流之外,添上幾個僧侶,或上山,或下坡,再不然加上幾個虔心向佛的老公公老婆婆,他們背著標(biāo)有朝山進香的黃布袋子,拄杖登山,表達此山藏有寺廟的意境,想來這樣一定能合乎“圣心”了。
不料畫交上去之后,乾隆皇帝還是連連搖頭,傳旨下來說:“還是不符題意?!辈诲e,畫面上出現(xiàn)和尚沙彌,善男信女,暗示這座山里確實有寺廟存在,“藏”字是做到了??墒穷}中還有個“古”字沒有交待明白,究竟這座寺廟屬于新落成的還是年代久遠的,沒有表達出來。到了這時候,大家才好像從夢中蘇醒過來,明白這題目的深奧,看似容易,實在并不簡單。可憐大部分考生冒冒失失交卷,尚在伏案構(gòu)思的應(yīng)考者已經(jīng)寥若晨星了。其中有一位經(jīng)過苦思冥想后,終于想出了一條妙計。他畫了一幅《高山流水圖》,遠近層次分明,在一條山路上,有一個和尚挑了一擔(dān)水跑上山去,這是切合“藏”字手法,又在這副擔(dān)桶上寫著“混沌六年”四個大字,說明這個寺廟古得不能再古了。交卷時,他飄飄然,沾沾自喜,認為狀元頭銜非他莫屬了。
哪知交卷后,乾隆皇帝傳下話來,說是“太古”,不切題。試問混沌世界,人類還在原始社會,哪里來的寺廟呢!讀書人如此不通情理,還配做藝壇高手?他非但美夢破滅,還受到訓(xùn)斥。
不過,狀元終究還是產(chǎn)生了。那么這幅得到乾隆皇帝贊賞的畫是怎樣處理“深山藏古寺”的呢?原來他采用雙重影射法,從容不迫地畫了一幅“空山無人,水流花放”的靜境,以適合禪門宗旨。在一條彎彎曲曲的溪流中,一個破木魚順流而下。木魚是寺廟中的主要“法器”。這木魚又大又厚,堅固耐用,不遭意外,一二百年也敲不破的?,F(xiàn)在這座深山里的寺廟,居然連木魚都要更新?lián)Q舊了,這個寺之古還用說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