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青:原名蔣海澄,1931年在巴黎留學,一天他到一家旅館登記住宿,旅館人員問他的姓名,他說叫“蔣海澄”,對方誤聽為“蔣介石”,馬上嚷開了,艾青一氣之下就在“蔣”字的草頭下面打了一個大“×”,又取“澄”的家鄉(xiāng)口語諧音為“青”,再住宿登記時填寫上“艾青”,后來“艾青”就成了他的筆名。
冰心:原名謝婉瑩,她在《晨報副刊》上發(fā)表第一篇小說《兩個家庭》時,用了筆名冰心。因為當時她膽怯,怕同學和熟人笑話她的作品不像樣,所以不敢署真實姓名,而用了“冰心”這個筆名,這兩個字也包含了“瑩”的意思。
魯迅:原名周樹人,他在發(fā)表《狂人日記》時首次使用此筆名。取此筆名,理由有三:第一,“魯”是他母親的姓氏;再者,我國春秋時期“周”與“魯”系同姓之國;第三,取愚魯而迅速之意。
郭沫若:原名郭開貞,因為他的家鄉(xiāng)四川樂山有兩條河:一條是沫水(即大渡河),另一條是若水。他是飲此兩河之水長大的,所以就用了“沫若”這一筆名。
葉圣陶:本名葉紹鈞,字秉臣。辛亥革命后,一天,他到學校去找章伯寅先生,請先生給他取個立志愛國強國的字。章先生以“圣人陶鈞萬物”(意為有賢德的圣人能陶冶造就世界上的一切事物)的詩句為他取“圣陶”為號。從此,他便以此為筆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