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年輕時家里很窮。我的爺爺死得早,他和奶奶兩個人相依為命。十八歲頭上,經(jīng)人說合,他和一個叫小英的姑娘訂了婚。小英的父親是公社完全小學(xué)的教師,家里條件相對好一些。他家里之所以能看上父親,主要是父親上學(xué)時學(xué)習(xí)很用功,成績好、聰明。小英的父親認(rèn)為父親以后會有出息。
那年的八月十五,是小英的父親六十大壽。父親想,拿點(diǎn)什么像樣的禮物去她家呢?可想來想去,也想不來合適的,因為家里實在太窮了,只有三間破瓦房和兩只老母雞。
父親出去借錢,借了一圈,也沒有借到錢。大家的日子都難過啊。奶奶讓父親賣一只老母雞,然后去買點(diǎn)東西。奶奶那時有白內(nèi)障,天天離不了眼藥水,家里養(yǎng)雞下的蛋,都拿來換藥了。可以說,雞是家里唯一的經(jīng)濟(jì)來源,無論如何不能賣。父親低著頭,蹲在門口的石頭上,說,我再想想辦法!
可能有什么辦法?奶奶說,娃,咱說這門親事不容易,人家小英能看上咱,不嫌咱家窮,就很不錯了,咱不好好買點(diǎn)東西咋去她家?雞賣了,以后咱再喂就是了。
父親說什么都不同意,最后奶奶竟摸索著跳下床,自己親手去抓雞。父親沒辦法,只好抓住雞,走向前莊的街市。父親感覺自己的腳步很沉,雙腿像灌了鉛一樣。
父親到了街上,已是中午。因為是集日,街上人還是比較多。那時候經(jīng)濟(jì)很蕭條,大都是老百姓上街看看熱鬧,捎些生活必需品,真正買雞什么的都是公社有工作的人。
父親土頭土腦的在街邊坐了兩個時辰,也沒有把雞賣出去。問倒是有人問,可就是嫌雞瘦,要么出的價格很低,父親舍不得。就這樣僵持著。
忽然,父親看到遠(yuǎn)處人群里有一個熟悉的身影,那不是小英嗎?小英和幾個女孩在一起,正在那邊看一個雜貨攤。父親心想慘了,這種事可千萬不能讓她看到,正要提了雞躲開,偏偏有個人來問價錢,父親含糊應(yīng)付著,頭也不敢抬,心里咚咚直跳。
這個人問了半天,價格還是沒談成,走了。父親瞟了一眼,小英已不見了,松了一口氣,繼續(xù)賣雞。
又過了一個時辰,太陽都向西邊走去了,雞還沒有賣出去。父親也餓起來,心里又想不知道奶奶吃飯了沒有?著急得很,忽然遠(yuǎn)處一個人徑直向這里來了,上衣口袋里別著一支鋼筆,一看就知道是有工作的人。
那人來到父親面前,問,這雞怎么賣?
父親說,三塊,三塊錢!
那人說,便宜一點(diǎn)兒賣不賣?
父親猶豫了一會,還是低聲說了句:不賣!不過底氣已很是不足。父親想,他要是說不要,就便宜些,無論如何得賣了,不過不能少于二塊八。
那人笑了笑,沒再說什么,給了父親三塊錢,拿上雞走了。
父親抓住錢,快步跑到肉包子攤那兒,拿出二毛錢買了五個肉包子,飛一般地跑回了家。
奶奶正站在門口等父親。父親把包子給了奶奶,就要去灶房做飯。奶奶說飯已做好了,讓父親吃包子。父親舔了舔干干的嘴唇說,我已吃過了。奶奶把包子塞到父親手里,說,娃,吃,吃吧,我知道你沒吃,咱娘倆一塊吃……
兩天后,父親去供銷社買了一大包東西,有雞蛋糕餅干等,去了小英家。小英在門口親熱地接過禮物,和他說笑,父親心里很高興。
小英的父親問了問父親家里的情況,奶奶的病現(xiàn)在怎么樣,等等。最后指著那一包東西說:你這孩子呀,來就來嘛,買那么多東西。父親嘿嘿地笑了。
后來一家人都坐下說話,父親忽然看到一個熟悉的身影,那不就是那天買雞的那個人嗎?父親害怕那人說出雞的事來,正要躲開,小英拉住他,給父親介紹說,這是小舅,在公社上班。
父親心里咚咚亂跳,不敢抬頭看他。小舅隨便地說了幾句家常話,跟不認(rèn)識父親似的。父親感到心才安了下來。
吃過飯坐了一會兒,父親說要回去了,小英一家人都送他到外面。小英把兩大包東西裝進(jìn)一個挎簍后,讓父親背回去,父親不好意思要東西。小英的父親說:娃子,讓你拿,你就背回去吧,回去好好干,來把小英娶回去。父親臉紅了,小英臉也紅了。父親知道小英家里條件好,這是照顧自己,心里感動得不得了。
父親走了兩步,覺得不對勁,怎么挎簍里有什么東西在動,一看一個包里面是一只雞,正是自己前天賣掉的那只……
父親什么都明白了,眼眶一下子濕潤了,回頭看,小英還站在她家門口,向這邊張望著……
(責(zé)編/孫厚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