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家小吃店從早累到晚卻不賺錢
今年33歲的蘇紅會是四川富順縣人,她初中畢業(yè)后就來到廣州打工。她在沒結婚前曾在一些飯館、小吃店打了多年工,學會了不少好手藝。2004年初,蘇紅會發(fā)現小區(qū)旁的巷子口有一家蛋糕店想轉讓,于是和丈夫商量后,趕緊花2萬元錢把店鋪接下來,然后開起了一家簡陋的小食店,早上賣一些包子、饅頭之類的早點,中午主要賣快餐,晚上則做家常炒菜。
然而,蘇紅會發(fā)現,盡管每天辛苦勞累地干上十六七個小時,一個月下來也只賺個一千多元錢!這其中還包括公公婆婆不少的“工錢”啊,也就是說自己根本就沒賺錢!怎么會這樣呢?困惑的她一邊繼續(xù)賣力經營,一邊尋找著其中的原因。漸漸地,她找到了很多影響贏利的因素,最主要的就是自己的小食店沒特色。一次,有位顧客直截了當地對她說:“你的饅頭沒有那個老大娘的好吃啊!”蘇紅會知道顧客所指的老大娘就是經常在巷子口擺早餐攤的徐大媽。她也觀察到了,早上在巷子里進進出出的人確實更喜歡到徐大媽那里買早點。徐大媽下崗好多年了,一直靠擺早餐攤過日子,蘇紅會以前也常買徐大媽的饅頭,確實好吃。
后來,蘇紅會還注意到,她晚上搞家常炒菜,雖然經濟實惠,卻怎么也紅火不起來,因為晚上居民一般都在家里吃飯,而想在外面吃的又都去了那些檔次高些的飯館,自己這種小食店只適合租住在附近的打工者,但他們兩三個人的點菜消費最多也就三四十元,能有多少利潤呢?唯一讓她感覺到人氣旺的是快餐,每天中午她都能賣出幾百份盒飯,但其中利潤卻有限,一份最多賺一元錢。早餐和晚餐都不如意,光靠中午賣快餐哪能支撐得了整個店鋪?蘇紅會陷入了苦惱之中!
“時段出租”讓小店起死回生
2004年10月的一天早上,突然下起大雨,又刮狂風,蘇紅會送兒子上學回來的途中,在巷子口發(fā)現徐大媽被淋得全身都濕了,攤子上的早點也全都損失了,她看見后很心疼地幫忙一起收拾,然后把徐大媽的早餐攤子推到自己的店里躲雨。聊天時,蘇紅會說:“大媽的早餐這么受歡迎,要是開個店就好了,不用每天風里來雨里去的?!毙齑髬寯[擺手說:“唉,我一個老婆子了,哪有錢開店鋪啊?再說我也就這么點能耐,不像你還炒得一手好菜,一天到晚都能賺大錢哩。”
但聽了蘇紅會的感嘆后,徐大媽又說:“真是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啊!我還以為你開店比我擺攤強呢!”兩人聊著聊著,蘇紅會突然冒出一個想法來:“大媽,要不你到我店里來賣早餐吧,我把早上這段時間租給你來經營!”徐大媽聽了后說:“這敢情好啊,有店鋪了我就不用每天早上到處折騰了,只是這怎么個租法呀……”蘇紅會想了想后說:“你看,我這店鋪月租金是2000元,按早、中、晚1:2:3的利潤比例,我們定個基本價每月350元,再加上水電、稅收等費用,總共就500元吧,也就是說,你每天只花15元租金就可以了!”
如此小的成本就可以開早餐店了,徐大媽自然很高興,她們當即談好:每天早上5:00~9:30四個半小時租給徐大媽,每月基本租金500元,然后視情況收點店鋪“時間段轉讓費”。第二天,徐大媽的早餐攤就在蘇紅會的小店里開張了。她5點就早早地來店里做準備工作,6點開始賣早餐。由于有了施展手藝的空間,徐大媽開始放心大膽地干,她的早餐品種比以前擺攤時豐富很多,而且有不少是地方名食,所以生意很快就紅火起來,每天早上能純賺100元,相當于她擺攤時的三倍!一個月就是3000元啊!徐大媽高興極了,除了每月500元基本店租外,還付給蘇紅會500元“時間段轉讓費”,即使這樣,她每月還純賺2000元!
而對于蘇紅會來說,也是一件好事,自從把“早晨”出租給徐大媽后,不僅自己輕松了許多,每月還能多賺500元錢。
“三人合租經營法”搞紅無名小店
2004年12月,蘇紅接連幾天晚上都發(fā)現,自己店鋪附近有幾個推著火爐賣麻辣串和燒烤的外地打工者,由于受到執(zhí)法人員的干擾和沒收,他們狼狽地躲來躲去,生意十分難做。蘇紅會便想:何不把晚上這段時間租給他們呢?恏立即找了那幾個小攤主,開始他們都猶猶豫豫,不敢冒然行事。最后,一個來自重慶名叫李軍的小伙子大膽地做出了決定!
經過雙方商量,蘇紅會將下午4:30到晚上11:00這6個半小時租給李軍,月基本租金1000元,同樣視情況收點店鋪“時間段轉讓費”。這樣以來,蘇紅會的小食店就出現了很明顯的“三個經營時間段”:早晨5:00~9:30四個半小時由徐大媽賣特色早點。上午9:30~下午4:30到晚上11:00六個小時由李軍經營麻辣串、燒烤、火鍋等。由于店鋪承租人是蘇紅會一個人,為了保證飲食衛(wèi)生、消防安全等問題,蘇紅私下里又與徐大媽和李軍簽訂了相關責任協議,以減少自己的風險。
2005年1月的一天,腦子靈活的李軍很有信心地笑著對蘇紅會說:“大姐,我看咱們三人是強強聯合,我們早、中、晚在經營上各有特色,相信生意很快都會紅火起來!但我們既然在同一個小店里創(chuàng)業(yè),就是一家人了,至少要讓顧客認為我們是一伙的,所以我有個建議,咱們要共同利用資源,共同發(fā)財致富,比如一起出錢搞個新招牌,把小店搞出名氣來,名字我都想好了,就叫‘三人行風味小食店’,怎么樣?”蘇紅會聽后覺得不錯,立即答應了。不久后,她還去把營業(yè)執(zhí)照也更新了,改了店名以及增添經營麻辣串、燒烤、火鍋等內容。
自從三人“合租”后,蘇紅會的小食店日益紅火起來,各自的成本雖小,贏利卻非常明顯。對于下崗多年的徐大媽來說,賣早餐能月賺2000元,她十分滿足!而李軍的謀生之路也發(fā)生了不小的轉變,精明的他不僅燒烤手藝好,而且經營起來鬼點子也很多,加上他請了一個很會做重慶火鍋的老鄉(xiāng),所以晚上店里的生意特別好,不到半年,他的月純收入就達到了5000余元1
2006年初,為了共同節(jié)省開支、做大小食店的生意,蘇紅會、徐大媽和李軍還將各自招聘的服務員重新組合,分為兩班上班,即其中兩名從早上5點到下午1點半上班,另兩名則從下午1點半上到晚上10點半。這樣既減少了開支,又讓顧客看起來這家小店是同一老板的!面對他們這種奇怪的合作方式,許多人想為何不一個人“通吃”,可蘇紅會說:“如果我們三個人任何一個來獨自經營這個小店,都很難達到目前這種贏利狀況,因為我們都不是全才,而且精力有限,如果想要面面俱到,必須要招聘大量人才,可也意味著投入更大,這樣總的算起來,利潤可能還差不多甚至更美但風險卻更大,我們這些小本經營都很難承擔?!?/p>
如今,創(chuàng)業(yè)兩年半的蘇紅會已經純賺了約10萬元錢!一個原本瀕臨關門的小店,為何能起死回生并且月賺萬余元呢?這是因為蘇紅會巧妙地運用了“時間差”和“分段經營”這種新奇的開店方式。種方式有很多優(yōu)點,一是可以減少投資成本,從而降低創(chuàng)業(yè)門檻,就像全租房子一樣,為自己分解了沉重的負擔;二是可以把力氣用在刀刃上,充分發(fā)揮自己的長處和優(yōu)勢,從而實現利潤最大值;三是很容易形成特色,共創(chuàng)造人氣,不同中的項目相互補充和促進;四是可以比較輕松地創(chuàng)業(yè),尤其是適合既要照顧家庭又想賺錢的下崗女工、家庭主婦,以及那些小本起家的打工者、渴望兼職創(chuàng)業(yè)的上班族等;五是把小店的潛在價值發(fā)揮到了極點,如果有可能,還可以將整個“深夜”租出去,實現“24小時營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