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是一種綜合性的藝術,它于19世紀末傳入上海,20世紀初傳到北京。在我國,人們一開始稱它為“電光影戲”,后來才定稱為“電影”。
由于電影是由西方傳入我國,因此不少人誤認為“電影”這個詞也是由西方引進的,是后來才有的。
其實,“電影”一詞早在唐代就有了。最早使用“電影”一詞的是初唐詩人王無競,他在一首描寫三峽夏夜雷雨風光的詩中有“電影江前落,雷聲峽外長”的句子。后來的一些墨客騷人用“電影”一詞入詩文的屢見不鮮。不過王無競等所稱的“電影”的意思是指電光,即大自然在空中閃的電光,這和我們今天所用的“電影”一詞的意思迥然不同。盡管如此,也足以證明“電影”這個詞不是后來由西方引進的。王無競是唐高宗和唐中宗時期的人,據(jù)此推算,“電影”這個詞的出現(xiàn)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歷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