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人類的私生活變遷史就是一部人類的夢想實現(xiàn)史,夢想被提出,被有能力的科學(xué)家制造并實踐出來,被投入到我們的公共生活,然后,扯下神秘面紗,最終投入到我們的個體私生活中。夢想被實現(xiàn),這永遠都只能是一個開始,而不是結(jié)束。
從“電影院”到“家庭影院”的騰飛
2006年8月平常的一天傍晚,在一家高校教書的任飛從自己家電視柜的抽屜中取出一張碟片——《勇敢的心》,他熟練地將碟片塞入家里那臺最新的超薄DVD機,然后坐回到客廳的沙發(fā)里,用茶幾上的遙控器分別打開那臺32寸純平液晶屏幕的電視,和立在電視兩旁深黑色的木制音響。
很快,從音響里傳來的一流逼真的音響效果把在臥室休息的68歲的外公吸引了出來,“太吵了,像在電影院一樣。”老人嘟噥著抱怨了一句,然后坐到任飛旁邊,津津有味地看起碟片來。
對我上面這段描述,應(yīng)該沒有人會感到陌生,對現(xiàn)在中國的普通家庭來說,擁有一套在音效和畫面效果上都可以和電影院媲美的“家庭影院”,已經(jīng)成了普羅大眾再尋常不過的生活道具,“把電影院搬到你的客廳”——家庭影院的銷售商們是這樣來宣傳他們的產(chǎn)品的。
可是,讓時間的車輪稍微倒退一些,在任飛爺爺?shù)幕貞浝?,電影院是一個公家才能擁有的場所,而看電影,也不可能變得像現(xiàn)在這么私人和小眾,僅僅依靠一系列的數(shù)字產(chǎn)品,就可以省卻到電影院的種種麻煩。
從“電影院”到“家庭影院”,這僅僅只是這一百年來公共生活轉(zhuǎn)向個體私生活的一個案例而已,像這樣的事例還很多,和那些有錢人才能享受的私人設(shè)備不同,隨著高科技在人們的生活中滲透得越多,普通人便越能夠以一個相對低廉的價格,輕易實現(xiàn)從公共到個體的轉(zhuǎn)換。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正是科技,把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廉價而又更豐富了。
有錢人的游戲
1814年,放牛娃出身的英國工程師斯蒂芬森駕駛著他那世界上第一輛火車沿著鐵軌和馬賽跑時,他永遠也想像不到,若干年后的今天,一個叫做羅里·韋伯斯特的英國百萬富翁,可以私人擁有一輛這樣的龐然大物,以及專門為他的私人火車而修建的長達數(shù)百公里的私人鐵路。
同樣沒有想到的還有美國的萊特兄弟,以及同樣是美國人的富爾頓,他們當(dāng)時發(fā)明用做國家建設(shè)或者軍用、民用的飛機、輪船等,現(xiàn)在也通通被私人收入囊中,對那些富豪圈子來說,擁有一架私人飛機或者游艇并不是什么難事,真正困擾他們的,是究竟該在什么時候駕駛哪一架飛機,或者開哪一艘游艇出海更為合適。
這的確是一個人類想像力超速發(fā)展的時代,應(yīng)了那句“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的老話,而追趕人類想像力的事,就落在了這些有錢有閑的富豪階層的身上。對他們來說,公眾的依然是公眾的,飛機、輪船等依然是載客運貨的交通工具,只是這些公共生活工具,到了他們手里,卻可以被把玩成另一番私人獨有的品位。
深圳海明珠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樹春,做的最大膽的舉動就是“買”下了距深圳5海里的三門島。他把所有的錢都投進了三門島,做起了小島的島主。島上員工最多時有300多人,水、電、通訊、交通都靠自己。每月綜合成本就要35萬。私生活的變遷,從王樹春的身上可見一斑,對他們來說,花錢享受并不重要。生活從公共到私人的轉(zhuǎn)變,推動了富人階層追求生活品位朝奢侈化大步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