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正在讀高中的小雅生活上很不順。原來,爸爸拋棄了媽媽和小雅,與一個比他小十歲的漂亮女子結婚了,小雅的媽媽是一名下崗工人,每月只能領200多塊錢的生活費,母女倆過著拮據(jù)的日子。
不久后,小雅就痛苦地告別了學校,在百花市場租了一間店鋪,開了一個小小的時尚女包店,準備掙點錢接濟家。小店并不景氣,生意很清,利潤也很小。
俗話說,同行是冤家,就在生意剛剛有點起色的時候,小雅的對面又新開了一家女包店。店主也是個女孩子,架上擺的貨,居然和自己的款式一模一樣,就連牌子也是一樣的:這不是明擺著和自己唱對臺戲嗎?
可自打對面的包店開業(yè)之后,小雅的生意卻一天比一天好起來。小雅非常奇怪,她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到對面包店里去的顧客,十個有九個都談不成。原來,自己賣50元的,對面竟然要價100元,而且是一口價。小雅心想,宰人也太狠了吧。小雅反過來又想,還要感謝人家呢,若不是如此“競爭”,自己的生意也不會好起來。
一段時間后,對面的包店關門了,小雅樂了:一定是生意干砸了,看樣子,對臺戲唱不成了。
一天,小雅打開店門,發(fā)現(xiàn)地上有一張紙條,她撿起來一看,頓時愣住了。紙條上寫道:小雅,自從離開了家,我就開始后悔。她只是個好看的花瓶,自私而貪婪,沒有你媽媽的賢惠和善良。失去了才知道珍惜,我只好在你對面開了和你一樣的包店。小雅,做生意和做人一樣,要真誠,要有愛心,這樣才會贏。落款是:虧欠你的爸爸。
小雅的眼淚一下子涌了出來。
(責編/鄧亦敏題圖/安玉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