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認認真真、扎扎實實地看了幾本三毛的文集,每想起她的話語,心中便會泛起一種淡淡的感動,淡淡的憂傷。
三毛用最樸實最平滑的筆調(diào)抒寫她的心靈,用一個女子最柔軟的情意表達對祖國的愛,對親人的愛,對朋友的愛,對一切美好事物的熱愛。
第一次從學(xué)校圖書館借閱的是三毛的《我的寶貝》。很舊的一個本子,一九九三年的版本,書面紙陳舊得發(fā)黃了。但從那張借閱卡上滿滿的各式各樣的筆跡,一排排不同的名字和遠遠近近的借閱日期來看,三毛的文字是不朽的,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年輕人的目光。
一走進三毛,從此一發(fā)不可收拾,之后又去借書。圖書館的規(guī)定是一次只許借一本,我真恨不得一次抱下那一摞三毛文集:《萬水千山走遍》、《夢里花落知多少》、《哭泣的駱駝》、《撒哈拉的故事》……
在我翻閱《夢里花落知多少》時,發(fā)現(xiàn)里頭扉頁上寫了一行鋼筆字,很舊的痕跡了,大約是哪位學(xué)姐師兄寫的吧。上面寫的是——這個女人深不可測。
我想,大概是三毛汩汩而來的泉涌才思讓人覺得她深不見底吧。
三毛的文學(xué)才能,很大一部分得益于她廣而精的閱讀。
三毛三歲便開始看《三毛流浪記》,童年一直以書為伴,看過許多童話。按她自己的話說,她是先看書后認字的。小學(xué)五年級三毛便看完《紅樓夢》,還深有所感:“文學(xué)的美,終其一生,將是我追求的目標了?!都t樓夢》,我一生一世都將看下去”。
而我自己呢?至今未看完《紅樓夢》。三毛寫過一段話,我記憶猶深——“現(xiàn)在我同時又有了中國小說,更是著急地想去念它。作為一個十二歲的中國人,竟然還沒看過《水滸傳》,使我羞愧交加”。
我作為一個十七歲的中國人,四大古典名著還只看了《三國演義》,其余均未看完便扔在一旁了。與三毛相較,真是慚愧?。?/p>
讀三毛,發(fā)現(xiàn)自己和她竟有某些共同之處。如讀一本好書時,也會忘周遭的一切而投入其中,和書中人共悲歡,同生死。
三毛的《拾荒夢》,讓我為自己以往那政治家之夢而輕笑。人追求一生不過也是求一份清新與自由,做一個拾荒者又何嘗差于做官呢!
一次和朋友坐“漫漫游”時,我竟明白過來,突發(fā)奇想,說:“如果可以的話,將來讀完大學(xué),我要回來開‘漫漫游’?!蔽倚χ戳丝撮_車的“漫漫游”師傅,他雖然沒有回頭,我卻看見,他也禁不住笑了。
朋友拍我的手臂,幾乎是喊著:“什么?你真是無可救藥了!”
“漫漫游”這個名字很有趣,“漫游”一詞已經(jīng)充滿詩意了,它還要多一個“漫”字。這車速雖確是慢,卻簡簡單單,自由自在。在開“漫漫游”有什么不好?開車的收入足可以養(yǎng)活自己了,載著各種各樣的人去到他們的目的地,自由而快樂,多好??!
三毛小學(xué)六年,書看了很多,成績卻平平。初中后第一次月考便四門均不及格。在父母規(guī)勸下,三毛只好“與每一位老師合作,凡課必聽,凡書都背,連數(shù)學(xué)習(xí)題,都一道道死背下來”。于是三次數(shù)學(xué)小考三個滿分。但她的數(shù)學(xué)老師認為她做弊,故意為難她,在她臉上用飽蘸墨汁的毛筆畫鴨蛋,并命令她去大走廊里走一圈。于是,全校都譏笑三毛。從此,三毛便開始逃學(xué)曠課,去安靜的地方看“閑書”。
我沒有三毛那樣的初中老師,也沒有三毛那樣的勇氣。她徘徊在學(xué)校樓前思考:“我到底在干什么?我為什么沒有勇氣去追求自己喜愛的東西?我在這兒到底是在忍耐什么?”最后,她嘆著:“這個地方,不是我的,走吧!”
三毛的行動讓我欽慕,可欽慕只能是欽慕,我無法也不能效仿她。
即使那拾荒夢,三毛最終也沒有去做拾破爛的人對不對?
朋友一句憤怒之言擊中我心:“我就不信你將來會去開‘漫漫游’!”
我只能抿住嘴,收起笑,去做我該做的事,放棄那些天馬行空的幻夢。
荷西已逝,三毛不再。
但我對三毛的熱愛卻永不會改變。
仍會喜歡她在有荷西時,宇里行間不自禁流露的幸福;仍會為她在荷西逝去的日子里那揮之不去的思念與哀傷而心痛;仍會為她的欣喜而微笑,會為她的哭泣而淚流。
曾給一個朋友寫信時說:“我覺得,我一輩子也尋不到‘我的荷西’了。”
朋友說:“你當然尋不到,因為三毛是你的夢想——無法企及的高度。”
(指導(dǎo)老師:周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