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同仁堂藥鋪在北京前門外大柵欄街路南開設,自雍正元年(1723年)同仁堂開始供奉清宮御藥,歷經八代皇帝,達188年#65377;北京同仁堂恪守“炮制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的古訓,歷代同仁堂人以“同修仁德,濟世養(yǎng)生”為己任,講究“仁心仁術”之道,逐步形成了“配方獨特#65380;選料上乘#65380;工藝精湛#65380;療效顯著”的制藥特色,三百多年來,深得海內外顧客信任,使得同仁堂長盛不衰#65377;
文中這本民國十二年(1923年)石印的光緒十五年(1889年)重刊的《同仁堂藥目》是樂鳳鳴于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撰寫的,在這個版本中,開頭增加了兩篇告示,告誡造假者將會受到處罰#65377;透過這本藥目,我們不僅看到了19世紀中期北京醫(yī)藥行業(yè)的激烈競爭,而且通過研究,還了解到老字號同仁堂創(chuàng)辦發(fā)展中一段不平凡的經歷#65377;
據樂氏宗譜記載,樂氏祖籍在浙江寧波,樂氏始祖于明朝永樂年間遷居北京,靠走街串巷行醫(yī)賣藥為生,其后世子孫一直繼承其鈴醫(yī)行當#65377;清初,第四世樂顯揚,號尊育,在太醫(yī)院任高級醫(yī)官——吏目,創(chuàng)立了同仁堂藥室,結束了祖?zhèn)麾忈t(yī)生涯#65377;他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搜集大量的宮廷秘方#65380;古方#65380;民間驗方,再結合自己家中的祖?zhèn)髅胤?,致力于方藥研究制?65377;他制作的丸藥,取材純正地道,制作精細嚴謹,患者用后療效顯著#65377;
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樂顯揚逝世,由其子樂鳳鳴接續(xù)祖業(yè),樂鳳鳴幼承家學精通醫(yī)藥,于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在北京前門外大柵欄街路南開設了同仁堂老藥鋪#65377;他刻意研究丸#65380;散#65380;膏#65380;丹及各類劑型配方,并為同仁堂制作藥品建立起嚴格的工藝規(guī)范#65377;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樂鳳鳴將宮廷秘方#65380;古方#65380;家傳秘方#65380;歷史驗方分門匯集成書,名為《樂氏世代祖?zhèn)魍枭⒏嗟は铝吓浞健?65377;為方便醫(yī)家和客商選購藥品,樂鳳鳴撰寫了這部集362種配方的《同仁堂藥目》,此書迅速傳遍全國#65377;為了樹立起良好的信譽,提醒人們注意不要上售賣假藥和假冒同仁堂的當,在光緒版重刊《同仁堂藥目》中增加了兩篇告示,詳盡介紹了同仁堂在咸豐二年(1852年)三月十一日和同治八年(1869年)三月初三的兩次打假#65377;
告示一:
同仁堂自康熙年間開張到今天,制藥所選用材料精細純正,配料詳細慎重#65377;正因為這樣該店名揚四海,顧客云集#65377;但是有一些無恥之徒私自偷刻本堂門票,制作假藥并到客店#65380;會館等處兜售,謊稱這些藥是從本堂偷盜出來的(自認是賊),藥品以廉價出售騙人#65377;歷年來,全國各地受欺騙蒙蔽的人不知多少,很多病人因此耽誤了病情,死亡的人不知有多少#65377;這樣損人利己的事已大傷本堂名聲,本堂一貫是以修合濟世為宗旨,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本堂于咸豐二年三月初六日呈上狀紙,狀告這些無恥之徒,院憲大人將這些賣假藥之徒戴上枷鎖示眾,立案并貼出告示嚴禁假藥出售#65377;
可是這些無恥黨伙們暗地活動,各地的商人#65380;宦官或不知情的人受其愚弄#65377;因此,本堂再出此告示#65377;購買者務必請親自到本堂當面交易或者委托親友代買,不要上這伙騙子的當,貽誤病人#65377;本堂特此通告#65377;
告示二:
同仁堂自康熙壬午年間開設后,一直到今天都沒有分鋪,最近有人開設同仁堂藥鋪字號與本堂的音韻相同,企圖出售假藥#65377;我堂稟請御藥房#65380;督察院傳達五城都察院衙門,統(tǒng)一出告示,嚴禁此行為,不準這些冒名藥鋪冒充字號兜售假藥,并要求將私自刻我堂門票賣假藥的人,一塊嚴格捉拿查封此鋪,實在是因為這些人以假亂真,傷天害理,誤人性命,此事關系甚大#65377;今天將督察院轉五城察院衙門的告示示眾,要使得家喻戶曉,眾人皆知#65377;
請各店#65380;會館#65380;商戶宦官如買藥必須親自到正陽門外大柵欄同仁堂購買,這樣才不致于貽誤患者病情#65377;
從1923年再版的《同仁堂藥目》中重提咸豐二年那次打假看,事隔七十余年,可見同仁堂經營者打假一直沒有間斷#65377;
清朝末年幾經天災人禍,市面蕭條,同仁堂的營業(yè)也日漸衰落#65377;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北京同仁堂由四大房共管,規(guī)定各房子孫可以打著樂家老輔的旗號,另取同仁堂以外的鋪號經營中藥業(yè)#65377;于是,大房開設了五個樂仁堂,四個宏仁堂#65377;二房開設了三個永仁堂,一個懷仁堂,三個沛仁堂(1940年印制的《沛仁堂藥品主治簡明錄》稱京都樂家老鋪北京總店在宣武門外騾馬市大街路南,北京分店在前門外興隆街路南)#65377;三房開設了兩個繼仁堂,三個宏濟堂,一個樂舜記#65377;四房只設一個堂號為達仁堂,作為兄弟四人的共同財產,在全國有18個分號#65377;上個世紀20到30年代,樂家老鋪在全國各地開辦藥號約有三十多個,北京同仁堂的經營管理反倒相形見絀了#65377;四房的樂達仁之弟樂達義,出任同仁堂的管理工作,建立真正由四大房共同管理的嚴密制度#65377;樂達義于1947年去世,其子天津達仁堂副經理樂松生接替管理北京同仁堂#65377;
解放前夕,同仁堂已陷入困境,樂松生極力支撐著這一殘局#65377;全國解放給古老的同仁堂帶來了新生,1950年,同仁堂成藥配方達到531種#65377;1954年,同仁堂正式成為公私合營企業(yè),樂松生被委任為同仁堂經理,成為樂家老鋪最后一代主管人,另一方面又是同仁堂公私合營到正式國營企業(yè)的首任經理,直到他1968年逝世#65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