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溟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鵀轼B,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莊子的《逍遙游》道出了人們像鳥兒一樣在天空自由翱翔的夢想?;鑲?,這個最早源于阿爾卑斯山區(qū)登山者的突發(fā)奇想,自1984年來自沙木尼的菲龍(Roger Fillon)從白朗峰上飛出,滑翔一時之間聲名大噪。甚至在西藏—在世界的第三極,也有人迎著高原飄忽的山風,滑翔!
王光,拉薩神鷹飛行俱樂部的創(chuàng)始人,更是其中最先鋒的一位:全軍11000米高空無氧跳傘的記錄保持者、中國滑翔傘運動的五個始飛者之一、滑翔傘西藏飛行的中國第一人、珠穆朗瑪峰海拔7100米高度飛滑翔傘的中國第一人……
中國人在西藏的第一次滑翔傘起飛
第一次見到王光在一個朋友家里。我這位朋友是位完全不思進取、只喜歡在大昭寺廣場上和認識的不認識的人一起曬太陽的骨灰級拉漂。他基本上沒有什么收入,但有一間破房子,他的小破屋都快成拉漂俱樂部了。幾次的交往以后,發(fā)現(xiàn)王光不僅古道熱腸,而且多少了解他充滿傳奇經(jīng)歷的人生。
1958年,王光出生在西藏,他的父親是西藏第一批軍人干部中的一員。他從始至終都認為自己就是一個西藏人,也為自己是個西藏人感到自豪。13歲時,他成了一名傘兵且最終成了一名國家一級試傘員。王光一直認為,飛行承載著遠古以來人類像鳥兒一樣飛翔的夢想,也承載著飛行者的光榮與尊嚴,是最能體現(xiàn)一個人勇氣與魅力的運動。他在部隊的時候,有一次接到軍委命令,要他與另外兩個飛行員挑戰(zhàn)11000米高空無氧跳傘。飛機到了11000米高空,艙門打開,一聲令下,王光跳了出去,在離地1200米的時候,他打開了降落傘,回頭一看,那兩個跳傘員膽怯了,沒敢往下跳。
1988年,法國人吉爾來到中國飛滑翔傘。這種像鳥兒一樣飛翔、結(jié)合了冒險和休閑的運動,讓當時信息相對閉塞的中國人眼界大開。這是國人第一次親密接觸到滑翔傘運動,更是讓身為跳傘員的王光興奮不已?;鑲氵\動相對于跳傘而言,很顯然在飛翔的意義上向前邁了一大步,跳傘雖然可以在空中停留一個時段,但那只是個短暫的停留,不能算是真正意義上的飛翔。王光說,如果不是法國人吉爾來中國飛滑翔傘,他的人生軌跡將與大部分的軍人一樣優(yōu)秀而圓滿,但絕沒有如此精彩。
王光被上級指定為陪同吉爾在中國各地飛翔的特定人選。當時中國除了南京513廠生產(chǎn)的又笨又重的山坡傘外沒有其他的飛行器,王光帶著它,跟著吉爾去了不少地方,如蘭州的崗蘭山、四川的峨眉金頂?shù)鹊胤?。但最讓他激動的還是在西藏拉薩烏隆普山的那次飛行(烏隆普山,俗稱寶瓶山,位于拉薩大橋附近,是西藏著名的圣山之一,垂直落差為三百多米,王光只用26分鐘就爬到了山頂)。西藏拉薩由于地處空氣稀薄地帶,一直被認為是禁飛區(qū)。王光與吉爾爬到山頂后,對吉爾說,朋友,從沒有人在西藏飛過,我先起飛,你看看再起飛吧。不等吉爾回話,王光就飛下去了。
那天,整個寶瓶山周圍人山人海、水泄不通,當吉爾與王光的滑翔傘成功飛起來之后,山下的歡呼聲有排山倒海之勢,直沖云霄。雖然那時候在其他任何地方飛行滑翔傘,圍觀的群眾都是那么多,而且熱鬧的程度比拉薩更甚。但王光卻非常珍惜在拉薩的飛行,他說:“在西藏飛行,就是本土做戰(zhàn),那感覺絕對不一樣!”
珠峰的滑翔而下
他與訾喚都、鈕新敏、馮如林、肖掛陪(四人都是試傘員)等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成為了中國第一批滑翔傘運動的領航者。不久中國航空運動協(xié)會在南京的513廠成立,隨后又成立了中國航空運動協(xié)會西藏航空運動俱樂部籌備組。王光回到了熱愛的西藏,進行相關(guān)的籌備工作,他為此付出了極大的努力,但是由于種種原因,西藏航空運動俱樂部最終未能按計劃順利成立,王光的想法也無疾而終了。
1988年底,心中始終遺憾的王光輾轉(zhuǎn)到了十世班禪大師的身邊工作。在知道他會飛滑翔傘以后,班禪大師就像遇到久違的知音一樣激動。班禪大師叫王光從扎什倫布寺的后山上飛下來,定點降落,并在空中放“隆達”(俗稱風馬,一種印有佛像的小紙片)。在表演之前,班禪大師與王光約定:你看到我在下面煨桑升起的青煙時,就飛下來。王光背著傘到山頂后,看到下面有煨桑的青煙,就往下飛,落地后,才發(fā)現(xiàn)班禪大師還沒有開始煨桑。于是他又要求再飛一次。這一次飛行很成功,當他在天空中對著扎什倫布寺灑下“風馬”時,地下的僧侶與市民都十分激動,有的人甚至對他跪拜,認為是天神下凡。
班禪大師的圓寂對他是一個十分沉重的打擊,直到2004年,王光才又重新翱翔。
王光復出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迎接珠峰極限。
1990年10月7日,Jean Noel Roche與Roche Bertrand aka Zebulon父子成功登頂珠峰,在南坳用滑翔傘下山到大本營,成為珠峰下山的滑翔傘第一人之后,陸續(xù)有外國人在登頂后采用這種方式下山。這長長的名單中,還沒有中國人的名字。
2004年5月26號上午,王光與兩個高山協(xié)作人員站在珠峰北坳8000米的位置,為挑選滑翔傘的起飛場點而發(fā)愁。他們一行是23號從大本營出發(fā),一路歷盡艱辛才站在這個高度上。始終找不到合適的起飛場地,無奈中,只好下撤。當下撤到7100米的時候,卻意外地找到了一個合適的場地,于是他起飛了。
“從7100米飛下來,用43分鐘就降落了。落在一個大冰川上,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收好傘,摸索了八個多小時,才到珠峰大本營?!睕]有鮮花,也沒有歡呼的人群,王光就這樣完成了中國人首次珠峰7100米高度飛滑翔傘的紀錄。
在這次飛行中由于透支了大量的體力,臉部也被雪與強烈的紫外線所灼傷,看起來一下子老了十幾歲,在珠峰大本營的時候,有個旅游者問他:大哥,你老人家七十多歲了,還來登珠峰?!
那一年,王光46歲。
跟王光一起親歷高原飛行
2005年10月,王光注冊成立了拉薩神鷹飛行俱樂部,以期在西藏的神奇添加一道屬于自己的色彩。在西藏的近鄰尼泊爾,滑翔傘運動開展得如火如荼,西藏的滑翔傘卻還是一片空白,王光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填補這片空白。他還有一個十分宏偉的目標,就是通過他的努力,能在西藏舉辦滑翔傘比賽,打造出一個與“環(huán)青海湖自行車賽”媲美的賽事,“如果比賽可以運作成功,那我這一生也就無怨無悔了。”
前段時間,深圳滑翔傘協(xié)會的燒酒、八兩金、清修和北京大宇飛行俱樂部的趙美源來西藏飛傘,王光作他們的飛行向?qū)?,西藏的傘友高應云、群培也陪同前往,我作為“跟屁蟲”也一起去探了個險。
我們開著四輛車前往甘丹寺,一共十幾個人,深圳滑翔傘的朋友們特逗,在車輛上貼了個LOGO,美名其曰:深圳鳥人突擊隊。甘丹寺是黃教六大寺之首寺,它距離拉薩45公里,它的起飛場地高4230米,據(jù)說是中國乃至世界海拔最高且設施成熟的滑翔場地。從起飛場上可看到寬廣的降落場,相對高度430米,這個場地是王光與朋友高應云發(fā)現(xiàn)的,他們在這場地上起飛了幾十次。
今天,他們帶著深圳與北京的朋友“出溜”(深圳傘協(xié)的專用術(shù)語,飛行)來了。深圳的傘友看到起飛場點與降落場地都大為驚訝:世界上還有這么好的場地?!捌痫w場可以同時鋪上二十幾把傘,這降落場是降落神州8號的吧?有點太寬了吧?!”
看完降落場后觀察風向,發(fā)現(xiàn)風向正是東北方向,不大不小,正適合起飛。由于高原氣象與內(nèi)地的不同,出于安全考慮,王光叫他的弟子,藏族小伙子群培為大家試飛一下。在這么多人面前表演,群培有點緊張,鋪好傘后,連頭盔與對講機都不帶,就飛出去了。在回來的路上,大家開玩笑說對于西藏的鷹來說,頭盔是多余的,它也從來不配對講機這玩意,所以我們的“西藏神鷹”飛傘的時候也不帶它們。
清修看到群培成功的在天上飛行,也拉起傘,跟著飛了出去。不過可能是對高原的氣流不熟悉,起飛了兩分鐘就迫降了,我們趕緊用對講機與他聯(lián)系:
“有事沒?”
“沒事,主要我是主動降落的,不是被動降落”。大家竊笑,這家伙嘴硬!
接著燒酒,八兩金,高應云,趙美源一個接一個地飛了出去。幾朵絢爛奪目的 “花朵”開在半空中,與地面蒼涼的高原大地形成強烈的反差,這幅場景所帶來的強烈視覺沖擊會讓人久久難以忘懷的。
傘友們都飛出去了,我們這些遺落在地面上的留守人士趕緊上車去降落場。傘友們?nèi)及踩德?,住在降落場附近的熱情的藏胞們早已為傘友們送來香噴噴的酥油茶,好奇的藏族小孩子圍著這些能像鳥兒一樣在天空中的英雄旁邊,摸摸傘,摸摸頭盔或羞澀地看著他們。是不是以后,在這個地方,也會產(chǎn)生新一代的藏族飛人?
在回來的路上,回想今天傘友們在天空中凌空飛舞的雄姿,不禁心里暗忖:如果能在這神秘空靈澄凈而滄桑的土地上,在世界上最高的“起飛場”飛上天,偷看一下天堂深處的美景,這一生也就了無遺憾了吧。
戶外探險》提示
西藏飛傘的注意點:
與內(nèi)地相比,西藏有開展滑翔傘運動得天獨厚的自然優(yōu)勢條件。以拉薩周邊地區(qū)為例,那里沒有密密麻麻的高壓線,沒有濃郁的樹林。如果按照內(nèi)地的標準來看,整個拉薩周邊的每一個山頭、每一個平原都是“最奢華”的起飛場與降落場!
但是,在西藏飛傘,也要注意一些事項:
1.西藏的海拔高,在飛傘之前,起飛者身體要相對適應了高原氣候才能去飛行,不可冒險激進。
2.由于高原日照強烈,紫外線強,在飛行的時候一定要記住防曬。
3.初次在西藏飛傘時,出于體能、空氣稀薄等因素考慮,滯留空中時間不宜過長。
4.西藏的空氣密度比內(nèi)地小,所以下降的速度比內(nèi)地快,任何一個傘的滑翔比(滑翔傘在飛行中,其水平速度與下降速度之比稱為滑翔比)都會變低。
5.海拔越高,氣溫越低,如果你在西藏準備盤升氣流,一定要注意保曖。
6.西藏的氣候多變,氣象復雜,地面氣流經(jīng)常與主氣流不同,在起飛時要多觀察,不要輕易冒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