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蒙特—亞當斯轉輪手槍是一支綜合了英國槍械發(fā)明家羅伯特·亞當斯和英國中尉軍官F.E.B.博蒙特的發(fā)明而產(chǎn)生的優(yōu)秀手槍。1851年2月24日,亞當斯在英國獲得了他設計的新型轉輪手槍專利,專利號為13527,并于同年參加了英國倫敦海德公園水晶宮(一個巨大的由鋼和玻璃構成的展覽建筑物)舉辦的世界博覽會,與美國柯爾特發(fā)明的轉輪手槍同臺亮相,這支手槍被稱為M1851亞當斯轉輪手槍。1855年,亞當斯等人成立的倫敦武器公司在亞當斯轉輪手槍設計中融入了博蒙特發(fā)明的聯(lián)動發(fā)射機構(或稱雙動發(fā)射機構),于是誕生了博蒙特—亞當斯轉輪手槍。以M1851亞當斯轉輪手槍以及博蒙特—亞當斯轉輪手槍為代表的英國手槍對當時風靡世界的柯爾特轉輪手槍進入英國進行了回擊,最終迫使柯爾特關閉其在英國的工廠。
時代背景
1835年,美國人塞繆爾‘柯爾特發(fā)明了使用火帽擊發(fā)的轉輪手槍,這是世界上第一支可供實用的轉輪手槍,該槍對手槍的發(fā)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柯爾特也因此被稱為現(xiàn)代轉輪手槍的鼻祖?;鹈鞭D輪手槍在19世紀中后期最為盛行,世界各國軍隊紛紛裝備這種轉輪手槍。
盡管美國之外的其他國家也開始紛紛研制這種手槍,但是,由于大多數(shù)國家都處于手工作業(yè)階段,研發(fā)力度和生產(chǎn)的機械化程度都很低?;鹈鞭D輪手槍在英國的發(fā)展也是滯后的,雖然也有一些發(fā)明,但是技術、規(guī)模遠遠落后于美國。在柯爾特公司已經(jīng)生產(chǎn)火帽轉輪手槍的10多年之后,英國才出現(xiàn)比較成型的火帽轉輪手槍,但與柯爾特公司還是無法相提并論。羅伯特·亞當斯發(fā)明的火帽轉輪手槍就是這一時期為數(shù)不多的成功發(fā)明之一。
亞當斯與柯爾特的展覽
1851年,柯爾特帶著他的各式轉輪手槍來到倫敦,參加了在海德公園舉辦的世界博覽會。他此行的最大目的顯然是為了打開當時世界上最大的軍火市場——英國陸軍。之后,柯爾特花了很長一段時間來選擇建廠的地址。最后巧妙地將廠址建在離英國陸軍部很近的泰晤土河邊,意圖很明顯。工廠于1853年開始投入生產(chǎn),隨即在1854—1856年間,他接到了來自英國陸軍的6.5萬支手槍的訂單??聽柼氐倪@家倫敦分公司共生產(chǎn)出大約4萬支口徑為0.36英寸的M1851海軍轉輪手槍和1萬支袖珍轉輪手槍。
柯爾特公司在美國一直以來沒有真正的競爭對手,到了英國后,才算真正遇到了對手。1851年5月的世界博覽會上,各國均展出了新型武器,其中就有本文談到的兩種轉輪手槍在展示:一種是塞繆爾·柯爾特的轉輪手槍,另一種是由羅伯特·亞當斯于1851年2月在英國剛剛取得專利的轉輪手槍。但是兩者的展出規(guī)模卻相差甚遠。當時只有一支雕有花紋的工藝亞當斯轉輪手槍(說明這支手槍還處在手工制造階段)在喬治·迪恩和約翰·迪恩的展臺上出現(xiàn),同時還展出了英國伯明翰槍械制造商的幾種產(chǎn)品。而柯爾特有一個完整的展廳,全面展示了柯爾特公司完全用機器生產(chǎn)出來的柯爾特轉輪手槍,所以他受到了幾乎所有公眾和媒體的關注?!秱惗貢r報》這樣報道此槍:“柯爾特轉輪手槍是德克薩斯文明開拓者的必備,完全適合那些將參加好望角哈里·史密斯先生探險隊的冒險者,是那些仍然拒絕時代潮流的野蠻部落的一種新疫苗。”此外還暗示道,柯爾特的這種6發(fā)轉輪手槍將很可能替代目前騎兵所裝備的武器。
對比試驗
柯爾特轉輪手槍受到了展覽會的榮譽提名,但是獎牌卻頒給了亞當斯轉輪手槍。于是在柯爾特和英國對手之間的競爭拉開了序幕。接下來的1851年9月10日,在伍爾維奇皇家兵工廠的試驗開始了柯爾特轉輪手槍和亞當斯轉輪手槍的真正較量,這是第一次在官方組織下公開試驗這兩種槍。媒體對這場兩個小時的試驗做了報道:“試驗從11時以柯爾特轉輪手槍在50碼(約46m——編者注)外的射擊開始,射擊效果很好,在不同的幾個距離內,6發(fā)彈全部擊中目標……”,但實際上,亞當斯手槍的性能優(yōu)于柯爾特手槍,主要表現(xiàn)在:(1)裝填彈藥時間比柯爾特轉輪手槍短,亞當斯轉輪手槍用時38s,柯爾特轉輪手槍用時58s;(2)使用了射擊精度更高的圓形或錐形彈頭槍彈;(3)不走火,而柯爾特轉輪手槍在試驗中多次走火;(4)5發(fā)裝的亞當斯轉輪手槍質量(1.3kg)比柯爾特轉輪手槍(1.99kg)輕;(5)亞當斯轉輪手槍口徑比柯爾特轉輪手槍的大。
亞當斯轉輪手槍及其改進型
盡管在亞當斯轉輪手槍和柯爾特轉輪手槍之間進行了幾次決賽,但是這兩種手槍當時都沒有引起英國政府的重視,甚至陸軍部根據(jù)試驗報告對這兩種武器都持否定態(tài)度。陸軍部公布的不接受這兩種武器的原因是嫌火帽太小,但事實上,很可能是沒有足夠的資金購買這些當時最好的轉輪手槍。盡管如此,柯爾特和亞當斯還是獲得了公眾的關注和其他國家的訂單。
亞當斯轉輪手槍采取槍管和槍底把一體式結構,從概念上突破了柯爾特轉輪手槍的槍底把、槍管、轉輪三體分體式組合結構,在市場上試與柯爾特手槍一比高下。后來的博蒙特—亞當斯轉輪手槍采取了雙動機械原理。這兩項發(fā)明都申請了專利。而柯爾特轉輪手槍直到1873年才有了更結實的槍底把。同樣,在引入雙動機械原理方面,柯爾特公司也晚了許多年。
當柯爾特準備在倫敦建廠生產(chǎn)他的轉輪手槍時,亞當斯也在和他的合作伙伴忙于生產(chǎn)他的轉輪手槍。亞當斯在積極改進M1851轉輪手槍的同時,還在開發(fā)新的產(chǎn)品。在倫敦南部一家工廠,他生產(chǎn)出一支“自動擊發(fā)”轉輪手槍。這種槍的口徑起初為12.9mm,后來改為12.7mm和11.2mm。這種轉輪手槍為了防止手槍意外走火而設計了“保險鎖”。簡單地說,該“保險鎖”是一個位于擊錘下方的一個裝有彈簧的銷子。當需要保險時,壓下銷子使擊錘緊靠在銷子上,擊錘和火帽隔離,實現(xiàn)保險;當需要發(fā)射時,輕扣扳機使擊錘和銷子脫離,銷子在彈簧作用下彈回,就可正常發(fā)射了。
1853年11月,在認識到已出現(xiàn)的雙動轉輪手槍的命中率不高后,亞當斯設計了一款“待擊發(fā)”轉輪手槍。當該槍的擊錘被拉到全鎖定位置時,一個裝有彈簧的爪形物就鉤住了擊錘而使扳機放開,再次輕扣扳機就可以使爪形物脫落,擊錘被放開,就可擊中火帽。這種“待擊發(fā)”轉輪手槍的命中率明顯比雙動轉輪手槍高,但每次發(fā)射要扣動兩次扳機。而博蒙特于1853年發(fā)明的簡單有效的扳機、擊錘和轉輪旋轉機構明顯優(yōu)于亞當斯早期轉輪手槍的此類機構,也同樣優(yōu)于其他雙動轉輪手槍的聯(lián)動機構。這一發(fā)明為亞當斯轉輪手槍帶來了新的生機。
博蒙特—亞當斯轉輪手槍
英國士兵對亞當斯轉輪手槍的情有獨鐘使得英國倫敦和伯明翰軍火商在軍火市場上成為柯爾特和亞當斯的爭奪對象。在這場爭奪戰(zhàn)中,亞當斯自然占據(jù)了上風,于是柯爾特決定關閉在英國的工廠。就在柯爾特決定關閉他的工廠前,亞當斯也放棄了他的合作伙伴(迪恩),開始和博蒙特、威廉·哈丁等合伙建立了倫敦武器公司,并開始開發(fā)新的槍型——博蒙特—亞當斯轉輪手槍,該槍在隨后的幾年里取得了發(fā)明專利。
博蒙特—亞當斯轉輪手槍秉承了亞當斯手槍的優(yōu)良特點——引人注目的整體結構,同時采用了博蒙特改進后的雙動機構,實用價值很高。這種雙動機構其實就是在扳機上加了一個連桿,連桿可推動轉輪上的棘爪,使轉輪轉動。博蒙特—亞當斯轉輪手槍比早期的亞當斯轉輪手槍簡化了許多,性能也提高了許多。盡管雙動轉輪手槍在射擊精度上比單動轉輪手槍要差一些,但是其快速連續(xù)發(fā)射功能足以彌補這個缺陷。
1855~1856年間,英國政府購買此槍裝備了英國軍隊;1858年,又把其作為官方配備的標準槍。在印度兵變中就有該槍的身影,許多官員在早期的克里米亞戰(zhàn)爭期間都自己掏腰包購買博蒙特—亞當斯轉輪手槍。該槍的眾多優(yōu)點也使其很快被其他許多國家接受。博蒙特—亞當斯轉輪手槍全槍質量1.3kg,轉輪彈膛容彈5發(fā),裝填彈藥方式為前裝式,采用火帽擊發(fā)。
大多數(shù)博蒙特—亞當斯轉輪手槍的口徑為0.36英寸。這種口徑不僅在英國大量生產(chǎn),在其他國家也大量生產(chǎn)。美國馬薩諸塞州的一家武器公司在1857年至1861年間就生產(chǎn)了很多博蒙特—亞當斯轉輪手槍。內戰(zhàn)期間美國政府還購買了1000支這種手槍。比利時的一些槍械制造商取得了該槍的生產(chǎn)許可權,使該槍在比利時得到了大量生產(chǎn)。有證據(jù)顯示,該槍在普魯士也有生產(chǎn)。許多歐洲國家在沒有授權的情況下曾大量仿制該槍。
亞當斯發(fā)明的整體框架結構和博蒙特發(fā)明的聯(lián)動發(fā)射系統(tǒng)是該槍的兩大顯著特點。亞當斯整體框架結構在英國的專利注冊使得柯爾特在英國一直不能使用這種先進的技術,這是柯爾特在與其競爭中處于劣勢的一個重要原因。博蒙特的聯(lián)動發(fā)射系統(tǒng)使早期的亞當斯手槍具有了簡單有效的發(fā)射機構,將亞當斯手槍的性能提高了幾倍。這種聯(lián)動發(fā)射系統(tǒng)將擊錘的后擺、轉輪的轉動、制動同扳機的運動聯(lián)系起來,設計十分巧妙。
該槍的動作原理是:火藥和彈頭通過轉輪前方的壓彈桿壓入彈膛并裝上火帽后,扣動扳機,擊錘后擺,和扳機連在一起的連桿向斜上方移動,推動轉輪后部的棘爪,從而使轉輪開始轉動。與此同時,位于扳機上方的制動凸起也隨扳機的扣動向上移動。當扳機扣動到位時,連桿推動棘爪停止,轉輪在慣性下仍要轉動,由于此時扳機上方的制動凸起已升起,擋在轉輪后部的制動凸起的凹槽處,使轉輪停止轉動,這時,火帽正對擊錘,擊錘后擺到位后,在簧力作用下自由前擺,擊中火帽后,彈頭就被發(fā)射出去。松開扳機后,扳機在簧力的作用下復位,扳機上的制動凸起逐漸落下,連桿也逐漸收回到位。再次扣動扳機,重復上述動作。
軍博征集經(jīng)過
軍博收藏的這支博蒙特—亞當斯轉輪手槍是紅四方面軍戰(zhàn)士使用過的武器。1935年,紅四方面軍在四川黑水一帶活動時,當?shù)氐姆磩游溲b不斷偷襲紅軍。這支手槍就是當?shù)胤磩游溲b分子殺害了紅軍戰(zhàn)士后,從戰(zhàn)土手中奪走的。1956年,平叛了這些反動武裝的叛亂后,當?shù)卣畬⑦@支手槍收繳并保存在黑水縣人民武裝部。
1958年9月10日,中央決定籌建中國人民解放軍博物館,全軍各大軍區(qū)、各軍兵種均成立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慶祝建國10周年活動籌備委員會分會,下轄展覽組,負責轄區(qū)內的文物征集、整理工作。1959年1月,茂縣軍分區(qū)到黑水縣征集文物,茂縣軍分區(qū)將該槍從黑水縣人民武裝部征集過來,同年3月移交軍博。
編輯/鄭雙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