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訊盈科出售意圖遭到中國網通的強烈反對后,大規(guī)模電信業(yè)務收購案的焦點鎖定在香港和北京兩地。
盈科出售表決心
電訊盈科謀求出售的消息來得很突然。6月19日,電訊盈科在未事前告知第二大股東中國網通的情況下,發(fā)布消息稱,“接獲一名獨立第三方提出的無約束力意向,表示可能收購本公司大部分電訊及媒體相關資產?!泵襟w指出,這一“第三方”為澳大利亞的麥格理集團,該基金出價500億港元現金加股票,試圖收購電訊盈科。20日,美國德克薩斯太平洋集團旗下的新橋資本緊隨其后,宣布介入交易,拋出了更高的約600億港元的價格,并且允諾全部以現金交易。
中國網通立刻發(fā)表了聲明,明確表示“強烈反對電訊盈科的出售”,指出“網通集團不愿意看到由香港人擁有和管理的電訊盈科公司或其主要資產的狀況發(fā)生任何變化?!庇捎诰W通在董事會中擁有的股權較少,無法從商業(yè)上直接對電訊盈科出售做出否決權,因此打出了香港人管理的電訊盈科這張“傾向”牌。
然而,電訊盈科的最大主導人、董事會主席李澤楷并沒有因此而放棄出售意圖,他在網上發(fā)布公告表明出售的決心,并且對網通可干預范圍做了重新確定,意在表明,網通無權干涉電訊盈科的整體出售。
公告提到,2005年2月14日,中國網通購買電訊盈科20%股權時的認購協(xié)議,其第14頁“若干不出售契諾”規(guī)定:電訊盈科如有意出售本公司及其附屬公司10%以上股份,或出售旗下NOW寬帶電視公司25%以上股權,必須要獲得網通的批準;如果電訊盈科考慮出售任何其他資產,在根據相關規(guī)則就出售事項向股東發(fā)出通函之前,電訊盈科必須先向中國網通提名的董事咨詢意見。這也就暗指了網通只能“干涉”、而不能否決其股權及資產的出售。
就在李澤楷發(fā)表公告的同一天,中國網通再次亮出自己的立場:電訊盈科作為主導的電信企業(yè),應對社會發(fā)展及員工負責任。這一表態(tài)強化了李澤楷和網通的意見分歧,并將此次資產出售事件明確提升到政治層面。據香港媒體報道,李澤楷堅持出售電訊盈科核心資產一事已驚動政府高層,6月24日,中央政府已派出一個七人小組赴香港進行“摸底”和評估,李嘉誠則親自前往北京斡旋。
李澤楷急切脫身
電訊盈科是由李澤楷創(chuàng)立的盈科數碼動力有限公司和香港電訊有限公司于2000年8月合并而成,現在是香港最大的通信服務供應商,也是亞洲主要綜合通信服務公司之一。
由于其經營業(yè)績一直不佳,自2000年2月創(chuàng)下123港元每股的記錄后,到如今已經跌落了5.5港元左右。從2001年到2005年的財報可以看出,前三年完全處于虧損狀態(tài),而隨著電盈在固話、寬帶和移動業(yè)務上的努力,最近兩年開始連續(xù)盈利,但是增長幅度不大。
根據美林證券、摩根士丹利等機構的近日評估,電訊盈科包括SUNDAY在內的核心電信資產總值約348億港元,如果按照收購價600億港元(約72億美元)計算,這與當年李澤楷280億美元的買入價相比還是大幅縮水了,從這一點看,不難理解李澤楷出售電訊盈科“拋售得脫”的動機。
就李澤楷本人而言,他并沒有在電信業(yè)務領域獲得大的成功,這也可能成為他決定離開電信業(yè)務的原因。李澤楷首先成立的盈科拓展集團,其前期業(yè)務就是在新加坡、加拿大、中國大陸等地的房地產生意,公司在新加坡借殼上市后改稱盈科亞洲拓展,仍然以經營地產以及酒店為主。1999年,李澤楷收購了上市公司信得佳,然后將數碼港資產注入其中成立了盈科動力集團,旨在打造“全球最大的寬帶互聯(lián)網企業(yè)”。值得注意的是,數碼港的本質,仍然屬于網絡概念包裝下的房地產項目,此后,雖然盈科動力一度成為香港股市市值最高的公司之一,但李澤楷并沒有從具體的電信業(yè)務上賺到過錢。
“經營狀態(tài)不好自然就想出售。目前競購者的開價還比較高,李澤楷以此套現也是很自然的。”計世資訊總經理曲曉東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網通反對有理由
對于第二大股東中國網通集團而言,其20%的股份可謂來之不易。2005年3月,中國網通以每股5.9港元的價格入股電訊盈科,當時該股市價不足4.5港元,即使到今天電訊盈科的股價仍然徘徊在5.5港元,網通以溢價購買電訊盈科股票,自然是有所圖。
并且,由于中國網通購買電訊盈科股票所花費的10億美元中,有8億是來自銀行貸款,因此曾有專家認為,此次交易或將成為網通發(fā)展的一個包袱。
一旦李澤楷此次將電訊盈科核心電信資產出售,中國網通是否能和“新東家”合作,其股權利益是否能得到充分保障,都是未知數,網通擔心自己的利益受損。并且,根據潛在商業(yè)規(guī)則,一旦協(xié)議達成,網通也將出售手中的股份。
然而網通當初斥巨資入股電訊盈科并不是簡單地為了賺錢,背后隱藏著網通向海外市場拓展的戰(zhàn)略目標和決心。對眾多內地商家而言,中國香港就是一個走向亞洲、通向海外的前哨站。網通可以以香港為跳板發(fā)展其海外業(yè)務,而電盈希望進入內地電信市場,開拓寬帶業(yè)務,雙方希望達到雙贏的目的,當時業(yè)界曾評價,網通希望通過香港學習國際化經驗和進軍國際市場。但是現在李澤楷要出售的電信和媒體業(yè)務恰恰是網通最看好、最想合作的部分,更重要的是,這會直接打亂網通的整體布局以及國際化戰(zhàn)略的實施。
而就在6月初,網通剛剛進行了一次業(yè)務調整,出售了集團下屬海外子公司東亞網通公司,以及上市公司中國網通下屬的亞洲網通有限公司(亞洲網通)100%權益。如果電訊盈科被成功競購,那么網通就沒有規(guī)模性的國際業(yè)務了,而被迫扮演純粹資本投入者的角色,顯然容易讓網通的國際化發(fā)生大倒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