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彭劍峰相比,同樣是身兼企業(yè)與學校兩職的我,要“幸運”很多。
作為曙光公司總裁,我無論是自身的工作經(jīng)歷,還是公司的背景都與中科院計算機所緊密相聯(lián)。
八年前,當領導找我談話,讓我從計算所轉到曙光公司做研發(fā)時,我并不愿意。因為在那個年代,作為中科院的研究人員是很看不起商人的。
從2001年起,我開始在中科院計算機所帶研究生,專業(yè)方向為計算機體系結構。一方面,這些年我們花了不小的代價,在技術、管理等方面總結了一些經(jīng)驗和教訓;同時也可以為公司和計算機所儲備人才。
中科院的很多研究生都是“直博”,博士生往往研究的領域更加高、精、尖,而公司的研發(fā)卻更為市場化。我給自己學生的規(guī)劃是,一年半的時間在曙光的研究室,一年半的時間在計算機所。這樣,他們在保持對最新技術領悟力的同時,還知道如何做出讓用戶滿意的產(chǎn)品。讓學生參與第一線的研發(fā),這不僅能給公司和所里帶來價值,對個人也很有益處。這種導師的工作,也讓我在時間上分配合理。以前的研發(fā)工作,我有興趣、有時間就去,現(xiàn)在為了指導學生,就會有意識的多參與。
變臉之惑
人一生下來,就自覺不自覺地在扮演角色。成為合格社會人的路上,要理清長尊卑幼,與別人合作,或者對立。一個人的角色多的能達到十幾個,甚至超過20個。
社會通過法律法規(guī)、道德輿論、教育等賦予每個角色大致標準,運行自己的規(guī)則。這些規(guī)則先于我們存在。我們成長的過程,就是適應角色的過程。
企業(yè)家角7NausEPiEoeTUW+6CS5AVj8GUlaqUAxN+/iw/9rdDek=色要求以公司利益為中心,抓住一切時機,盈利,收購擴張。純理論而言,他們應當是不擇手段。當然,其他角色對他有約束,比如做一個守法公民。一般情況下,接受的教育越多,道德感、法律的約束就越多。從這個角度看,儒商的角色沖突最為嚴重,他所受的教育告訴他要有惻隱之心,不欺詐,真,善,作為商人卻要“唯利是圖”。
潛意識里,學者出身的企業(yè)家做企業(yè)時會運用學術研究的心態(tài),甚至在生意中講究求真務實。結果,經(jīng)營行為受他的背景、專業(yè)很大影響。
沒有一個人可以完全生活在一個角色里面。過分投入可能導致精神崩潰,很多演員都是如此。演員每演一個戲就要休息一次,或者演一段戲就要休假。他必須找到自我,否則會在身份上產(chǎn)生混亂。成龍演過一部電影《我是誰》,主人公受傷醒過來后,不知道自己是誰。要在茫茫人海中給自己定位很難,只有知道往哪個方向發(fā)展才能很好前行。
人就是這樣,游走在多個角色之間。相比之下,女性有一段額外的社會壓力。但心理學研究表明,男性比女性更脆弱。
對處在角色嚴重沖突,處理不好角色的企業(yè)家,有一個重要建議。從根本上說,主要是做企業(yè)占用的時間太多造成,而這又是由于欲望太深。所以,要在現(xiàn)實允許的情況下,減少放在企業(yè)上的時間,逐漸培養(yǎng)管理梯隊、放權,把自己的時間勻到其他角色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