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學信息技術課堂中,合作學習是很常見的學習方式,目的是打破課堂上學生之間的隔閡,給予學生合作、探索、交流的機會。但在實施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效果并不理想:小組間不愿交流,小組內(nèi)貌合神離,學生不愿與別人分享自己的學習成果。于是,在某些課上,我特意安排2~3人為一小組,共同使用一臺電腦。通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我發(fā)現(xiàn)小組內(nèi)的合作有了一定的起色,但離期盼的目標依然相去甚遠,小組間的合作交流就更別提了。看來,教學生學會分享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臨近期末,我上了一節(jié)信息技術的綜合練習課,要求學生圍繞北京2008奧運新主題“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分組合作完成一份電子小報,并要求他們能靈活應用文本框、自選圖形填充等相關技術修飾版面,盡量做到圖文并茂,排版有創(chuàng)意??紤]到時間有限以及學生的差異性等因素,我要求各小組把從網(wǎng)上搜索到的素材存放在一個共享的文件夾中,以便全班同學分享。
了解任務后,各小組就忙碌起來。我發(fā)現(xiàn)小組內(nèi)的分工還是比較明確的,有的組兩位同學負責搜集資料,另一名則在設計電子小報;也有的小組選派一名“網(wǎng)絡高手”搜集資料,其他的則共同制作小報。大約過了十分鐘,我查看了一下共享文件夾,空的!我再次提醒大家,把搜索到的資料存放到共享文件夾中。又過了五分鐘,我終于發(fā)現(xiàn)文件夾里有了1個共享的文件。
一節(jié)課很快就結束了,絕大多數(shù)小組都完成了任務,但質(zhì)量不高,實在找不到幾件令人滿意的作品,尤其是在排版方面,更是缺乏創(chuàng)意、個性,很明顯每個小組都花了太多時間和精力在素材的搜索上。課后,我耐心詢問了每個小組,為什么不愿把搜索到的資料拿出來與全班同學分享呢?
有的說:“老師,您不是說要有創(chuàng)意嗎?所以我們不想用別人的,也不想把我們辛辛苦苦找到的資料給別人用?!?br/> 有的說:“我們組找到的素材實在太好了,我們幾個人都覺得有點舍不得?!?br/> 還有的說:“老師,您不是說過要有競爭意識嗎?我們組是最棒的,所以資料不能給別的組用!”
面對學生們天真爛漫的神情,我無言以對,不能說學生說得一點道理都沒有,況且,每個小組都合作得很好,小組內(nèi)他們分享著各自的勞動成果,共同完成了一件作品。
課后我進行了反思:在不傷害學生積極性的前提下,如何引導他們進行小組間更廣泛的合作交流學習呢?
又過了一個星期,在信息技術課上,我首先給同學們講了一個有趣的故事。學生們都覺得很奇怪,但聽得津津有味,他們喜歡聽故事。
有一天,上帝對一名教士說:“來,我?guī)闳タ纯吹鬲z?!彼麄冞M入了一個房間,那里有許多人正在圍著一只煮食的大鍋坐著,他們眼睛直呆呆地望著大鍋,又餓又失望。每個人手里都有一只湯勺,因為湯勺的柄太長,所以食物沒法送到自己的嘴里。
“來,現(xiàn)在我?guī)闳タ纯刺焯??!鄙系塾謳е@名教士進入了另一個房間。這個房間跟上一個房間的情景一模一樣,也有一大群人圍著一只正在煮食的鍋坐著,他們的湯勺柄跟剛才那群人的一樣長。所不同的是,這里的人又吃又喝,有說有笑。
教士看完這個房間,奇怪地問上帝:“為什么同樣的情景,這個房間的人快樂,而那個房間的人卻愁眉不展呢?”上帝微笑著說:“難道你沒有看到嗎?這個房間里的人都學會了喂對方,不是嗎?”教士恍然大悟。
故事講完后,有的同學若有所思,有的則哈哈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