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蔚等
左手與右手在外形上看幾乎是雙胞胎,但從他們降臨人世的那一刻起,命運便注定他們所走的道路是不一樣的。
剛出生時,左手與右手一樣細嫩,一樣不靈活,什么事也干不好。右手就想:我一定要努力學習,練好本領,將來做好多好多事情。于是,他開始學寫字,從“一、二、三”練起;他開始學畫畫,從最簡單的線條開始;他開始學本領,練習使用筷子挑揀那些細碎的物品……他每天都很刻苦,可是他覺得很有意思,因為他每天都覺得自己離追求的目標更近了一步。
左手看到右手折騰個不休,暗自笑了:這右手呀,可真夠傻的,有時間不休息,這樣折磨自己,還把自己弄得這么憔悴,這是何苦呢?左手尋思:人生苦短,還是想想自己明天的快樂吧!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左手右手都已長大了,右手當初的細嫩已經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水泡、老繭,但他不在乎,因為他已經練就了一身好本領,他的畫價值連城,他的書法享譽一方,右手感到很幸福,雖然自己丑了些,又沒有左手那些華美的裝飾,但是他覺得自己很充實,特別是當他看到美因他而誕生時,他就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一員。左手呢,變化不大,質地還是那么光滑細膩,線條還是那么柔美流暢,特別是他和粗糙的右手一起出席某個公共場合時,升騰在左手心中的是驕傲,是自豪,還有些許對右手的鄙夷。
左手和右手在各自的人生軌道上繼續(xù)前進著,如同兩條平行線一樣,他們的理想和追求之間永遠有那么一段距離。
(指導老師:鄒詠梅)
另起一行
吳予珩
寫作文時,許多老師都會說:寫完一節(jié),要另起一行寫第二節(jié)。
另起一行,這是一句很有用的話。
小時候我曾經學過很長一段時間的古箏,當時我很想努力地彈好,可是,大概當時我太小,也可能是沒有天分,不論我怎樣用功也始終彈不好。直到有一天老師對媽媽說:“這孩子不行,學點別的吧!”
當時我哭了,發(fā)誓再也不碰古箏。老師的話很打擊我,為此好幾個月悶悶不樂。爸爸見我這樣,一天突然饒有興趣地問我:“有沒有心情去學書法?你不是很喜歡歷史嗎?”
爸爸的話點醒了我,我喜歡的歷史是用筆記錄下來的,我可以通過這些古老的漢字去追尋千年以前人們的所見所想。
我“改行”了,憑著對歷史的熱愛,我很快融入到一個神奇無比的世界中去了。每一個字的故事我都認真領會。八年過去了,我小有收獲,并且明白:一個人想要有所成就,勇氣、信心、理想、毅力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人生路上要懂得放棄,懂得“另起一行”。
如果一個人懂得搏擊激流的技巧,那他一定懂得在什么情況下斷然退出;如果一個人懂得減小前進的損失,那他一定懂得改變方向。有些理想并不適合我們,而最適合我們的,才是正確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