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昭關(guān)
我國唐朝的大詩人白居易五六歲就開始學(xué)寫詩,八九歲的時候,已經(jīng)能按照詩歌的格律寫詩,讀起來瑯瑯上口。
白居易15歲那年,帶著自己的詩稿,到京城長安拜見老詩人顧況,希望能得到他的指點(diǎn)。顧況看到這個不速之客,原來是個少年,就不大當(dāng)回事。又看到詩稿上的名字是“居易”,就開玩笑地說:“長安這個地方米價很貴,在這里‘居可很不‘易啊!”白居易聽了默不作聲。顧況隨意打開詩稿,一讀下去,就大為驚奇?!半x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fēng)吹又生。”顧況不禁拍案叫絕。他改變語氣,鄭重地說:“能寫出這樣的詩句,‘居下去是不難的,剛才我是跟你開玩笑,不要見怪?!?/p>
這樣一來,白居易的詩名就傳開了。但他并不滿足,他知道自己的學(xué)問還很淺,基本功還不扎實(shí)。他回到家里,廢寢忘食,發(fā)憤讀書。由于他整天念書,長時間趴在桌子上寫字,以致口舌生瘡,手指和胳膊肘上都生了老繭。以后他又寫了很多好詩,廣泛流傳。我國北方少數(shù)民族首領(lǐng),得到了白居易的詩,就令人翻譯成本民族文字,叫大臣在朝廷里大聲誦讀。
白居易的名氣越來越大,他對寫詩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他認(rèn)為一首好詩,首先要做到通俗易懂,上至王公貴族,下至趕馬車夫,甚至鄉(xiāng)下村民,要都能聽懂。于是,每當(dāng)寫好一首詩,他就在大街小巷,或村頭樹下,念給老太太們聽,要是她們聽不懂,他就改,一直改到她們能聽懂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