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 茂
在濤聲琴聲與雨聲的合唱中,鼓浪嶼忽然涌進陣陣詩歌的鳴奏。那些天感覺真像過節(jié),每天都跟詩人相遇,每天都跟詩友握手,每天都聽到詩歌的聲音。
在30日晚上的“2006鼓浪嶼詩歌節(jié)”歡迎酒會上,見到了六七十位熟悉或不熟悉的海內外詩人,包括洛夫、蔡其矯、于堅、呂德安、老巢等心儀已久的前輩。其中有一位個子不高,白發(fā)蒼蒼的老先生,滿臉白胡子老長老長的,大家說他像達芬奇。我們微笑著看他,他就微笑著跟大家握手。我悄悄問陳仲義教授,這是誰啊?陳教授說,馬來西亞的老詩人吳岸啊!嘿,后來知道他是馬來西亞砂勞越華文作家協會會長。詩刊下半月刊主編林莽是第三次見面。曲有源、沈奇、張洪波、老巢,以及本省的謝宜興等人都是第一次見面。詩評家沈奇的名字很熟悉,但剛知道他是大學教授。席間向舒婷陳仲義敬酒。舒婷說,經常在郵箱見到老茂。今天才明白,原來我發(fā)給陳仲義教授的電子郵件,舒婷女士也都看了呢。這次詩會,我也只在這個酒會上見到她,后來聽說她是感冒了。而她的夫君陳仲義教授,則在整個詩會時常見到他忙里忙外的身影。沒有陳教授,這個詩會不可能辦得如此高規(guī)格,如此圓滿成功。
這個夜晚我還喜得一本好詩集。當時喝得差不多的時候,和黃橙、皇陽、華曉春、南方等詩友去洛夫房間。一見面,洛夫的夫人陳瓊芳女士就說,老茂,洛夫有書要送你。原來是洛夫經典詩作手鈔本《洛夫詩鈔》。洛夫簽下“老茂閑時讀之可也。洛夫2006.5.30于鼓浪嶼”。這位年近80歲,在詩壇上赫赫有名的老詩魔,一見面就讓我倍感親切。我與洛夫曾有三天的相處,建立了深厚的友誼。洛夫不僅送了手書的“雪落無聲”條幅,還有“因為風的緣故———洛夫、謝天吉詩與音樂作品發(fā)表會”DVD碟片,這會又送經典詩作手鈔本,心里感覺暖洋洋的。
這個夜晚我有點失眠,因為第一次睡在鼓浪嶼,這個初夜好像是午夜一點半以后才睡著。而第二天早上六點不到就醒來。天蒙蒙亮,看到一只小鳥在窗臺上探頭探腦,窗外是幾叢碧綠的翠竹。忽然遠處傳來幾聲奇怪的孔雀叫聲,我再也睡不著了。
次日上午,飯后大家在鼓浪別墅酒店前等電瓶車。我陪洛夫夫婦走到“鼓浪洞天”旁邊幾位詩人隨即過來與洛夫聊天,合影。安琪不失時機地向洛夫介紹《詩歌月刊》下半月刊,邀請做他專欄。安琪太敬業(yè)了。
在鼓浪嶼音樂廳,原定9點開始的“2006鼓浪嶼詩歌節(jié)”開幕式,9點10分還沒開始。洛夫有點坐不住了。洛夫夫人說,洛夫,別急。我聽說洛夫極有脾氣,某次他參加電視直播會議,等了45分鐘還不開始,他老人家拂袖而去。9點15分,詩會終于開幕,一位極其可愛的小主持人鐘夢琳出來了,引領大家欣賞了一場精彩的《“鋼琴詩人”肖邦作品專場音樂會》。廈門市音樂學校的師生輕盈靈動的手指,讓我覺得不可思議。鋼琴的聲音太美了,坐在身邊的詩魔洛夫鼓掌許久,跟我說,彈得真不錯。
音樂會結束后是《百年廈門新詩》首發(fā)式。這是廈門詩壇的一件重要大事。該書較為全面地呈現出百年廈門新詩的吟詠脈絡。先前,介紹廈門詩歌,我們首先遞上名片———舒婷。外地的人們也習慣于自覺或不自覺地站到舒婷那棵“橡樹”下?,F在,《詩選》的出現,人們可以看到在橡樹之外,還存在包括橡樹在內的大片森林,看到廈門詩歌的真正風景《詩選》關注了來自各個層面的詩歌力量,作品囊括20世紀20年代至今近百年不同時期出現的新詩,按寫作年代先后排列,強調了20世紀以來廈門詩歌在各個歷史發(fā)展時期的自然推進,較完整清楚地展示出百年廈門新詩的發(fā)展脈絡。以其含量眾多的文化和藝術信息,既讓我們聽到了百年廈門詩人的心聲,也讀到了百年廈門城市歷史演變的文化音符。而本屆詩會上出現的另外一本《廈門青年詩人詩選》,則更全面地匯聚了江浩、華曉春、陳功、南方、陳彥舟、李可可、老茂、周麗、顏非、冰兒等一批當代青年詩人們更具原創(chuàng)性、實驗性和探索性的作品,這些詩歌文本既有對古典詩歌元素傳統(tǒng)的繼承,也有對現代書面語及口語的綜合應用,充分發(fā)揮了時代自由精神,抒寫出個體的生命體驗和人生感悟,體現了詩歌創(chuàng)作題材和手法的多元化,呈現出更為豐富多樣的詩歌審美情趣和藝術追求。
當天下午2點多,“詩游鼓浪嶼”開始。沒走幾步,雨就細細的來了。陳瓊芳女士看著細雨說,洛夫寫首詩吧。我插嘴說,題目就叫“濕游鼓浪嶼”因這幾天可領教了老天爺的厲害了,雨下個不停,經常搞得人濕濕的,詩人都成“濕人”了。走到“拼音路”盧戇章小道的半路上,雨點更大了,我躲到一處紅樓屋檐下,忽然聽到“老茂救救我啊”的喊聲,原來是洛夫,他吭哧吭哧的走上來,年近八十的洛夫很少這樣爬山走路了,有點走不動。陳芳女士笑著說,“老茂你背背洛夫吧”。很快就到了鼓浪嶼電影院,大家進去就看《天風海濤鼓浪嶼》。我很少看電影,感覺巨大的屏幕很有沖擊力,特別驚奇于片子對鼓浪嶼細節(jié)的刻畫,一片落葉,一只螃蟹,幾枚骰子,一群白鷺,一扇精心雕刻的窗戶,一只口中流出泉水的石獅,等等沒有一句解說詞,而是一氣呵成的背景音樂,或琴聲、或濤聲,每一處都恰到好處,震撼心靈那風起云涌的長空,夜間靜謐的大海,拿著手提琴走過石板路的少女,都給人無限遐想。詩人們肯定從中看到了什么,得到了啟發(fā)。我懷疑于堅“又一臺鋼琴死去了/大海繼續(xù)演奏”這等妙句,靈感來自影片最后的那具“印斗石”及其旁邊靜謐的深藍色大海,那具“印斗石”我覺得其實更像一架鋼琴。
影片拍攝了很多非常美的東西,很多游客最容易忽略的細節(jié)。
雖然錯過了聯名恢復菽莊詩社儀式,但是參加了鼓浪嶼廣場舉行的“廈門青年詩人朗誦會”。第一次體驗了一場在雨中舉行的露天詩歌朗誦,感覺抒情浪漫。除了本地的十多位青年詩人始終在場,輪渡碼頭來往的游客駐足觀看的還真不少。廈門演藝學院的同學們很敬業(yè),能夠把朗誦的詩歌背誦下來。演員和兩位主持也都化了妝,在雨中,我一直杞人憂天地擔心雨水把他們化的妝沖洗掉。
詩友江浩和岸子帶了40本《廈門青年詩人詩選》到現場,有一位戴著金光閃閃的手表和大條項鏈的大漢,自稱是在鼓浪嶼開公司的,問能不能買一本。還有一位在現場幫忙扛音響設備的民工師傅,看到地上放著《廈門青年詩人詩選》,順手抓了一本,就急急躲到榕樹下的臺階上,蹲在那里忘情地翻閱起來。他的同伴說,喂喂你拿人家的書干嗎,你又看不懂。民工兄弟說,你們打麻將我也看不懂,看書總比打麻將好啊。這位可愛的仁兄翻閱了一會兒,發(fā)現雨滴把書打濕了,他找了個塑料紙小心地把書蓋起來。
此情此景,真令人感動。
現場還真有人感動得哭了。安琪作品《心愿,或愛人之鄉(xiāng)》的朗誦效果極好。安琪是著名中間代女詩人,剛獲得“新世紀十佳青年女詩人”。主持人邀請她上臺亮相,向觀眾特別做了介紹,并請她發(fā)言。我看到安琪都哭了。按她自己的說法,是哭得一塌糊涂。確實,包括顏非的《給我的母親》、夏敏的《伺候每一個生命》等作品,朗誦效果都很好,觀眾報以熱烈的掌聲。雨一直淅淅瀝瀝下著,有雨更抒情,更有詩意。假如是在周末,這樣的露天詩歌朗誦會效果一定會更好。能停下匆忙的腳步,駐足片刻聆聽雨聲詩聲,這事兒本身就充滿詩意!
當晚,一場名為“五月鼓浪嶼”的大型“百年廈門新詩朗誦音樂會”在鼓浪嶼音樂廳舉行。朗誦音樂會分“詩人興會”、“百年廈門”、“鼓浪唱和”等三個樂章,選用的詩歌多與廈門及鼓浪嶼有關,既用普通話朗誦,更有閩南語精彩生動朗誦。洛夫、蔡其矯也先后上臺朗誦,尤其令我難忘的是89歲老詩人蔡其矯,他顫巍巍地被女主持牽手上臺,激情朗誦自己在60年代創(chuàng)作的《波浪》。全場報以長久而熱烈的掌聲。老詩人的朗誦,確實聲情并茂,以至于好幾天我的耳朵里一直響起老詩人“波浪啊”的聲音。
6月1日晚上7點半舉行“廈門詩歌座談會”。雨下得什么似的,等我趕到現場已8點多,座談會已演變成“鼓浪嶼同題現場賦詩會”,詩人們參加了現場“考試”,埋頭創(chuàng)作。于堅、呂德安等詩人紛紛現場賦詩并朗誦,涌現不少精彩佳句。其中老巢的佳句“花朵在這里恢復水性/一朵一瓣的波浪撞擊琴鍵”是當場在手機上一刻鐘左右時間完成絕妙的詩行,贏得滿堂喝彩。功底在那里,詩歌的氣質就是不一樣。我看到負責編輯詩歌專號的詩姐黃靜芬,走到于堅旁邊收取手稿,快樂得腳步很輕盈。大家是都很開心。我也完成了一首《大船鼓浪嶼》。
本屆詩歌節(jié),我的收獲除了一首詩,還結識了很多詩人,重新認識了鼓浪嶼的美麗。
【責任編輯 肖點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