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 茸
人們常說:“十六歲的花季,十七歲的雨季。”而我卻認為:我的十六歲是淡淡的雨季!為了那個讓我傷心流淚的決定,我,失眠了……
十六歲,一個充滿幻想,不懂世事的年齡;十六歲,一個剛懂珍惜擁有的年齡;十六歲,一個快樂與憂傷同在的年齡。朦朦朧朧的雨季里,我擁有了一個朦朧的故事。它讓我開心,也讓我悲傷,更讓我失意。
他,一個充滿陽光活力的男孩,高高的個兒,風趣的性格,帥氣的衣著與發(fā)型,尤其是蕩漾在臉上那燦爛的笑容和籃球場上的敏捷而優(yōu)雅的動作,更令人心動。在他身上有一種脫俗的氣質(zhì),正是這種氣質(zhì)深深地吸引了我。
每天,我都會在人群中搜索他那熟悉的背影,坐在一旁默默地觀看他在球場上跳躍的身影,他偶爾對我露出的笑容也會讓我心悸不已。在十六歲尚不成熟的年齡,我幻想著這個尚不成熟的故事,沒有太多的言語,沒有太多的感動。漸漸地,我開始留意他的想法,替他著想,他的喜怒哀樂竟能影響我的情緒,這讓我覺得自己“成熟”了。也正是這種成熟,讓我對他有了依賴。我開始不由自主地注意他、關(guān)心他,他對我的笑容會影響我一天的心情,連上課也時不時地看看他,每當一雙同樣的目光與我相遇時,心里竟會有種窒息的感覺,心跳出奇的快。
日子依然一天一天地流淌著,我們彼此也就這樣沉默著,而我的異常表現(xiàn)得愈來愈明顯。回家會魂不守舍,上課會走神,看書也會發(fā)呆,成績直線下降。慢慢地,一種不祥的預(yù)感涌上心頭——他給我的美好感覺會像流星,瞬間即逝!
他留給我的回憶是美好而快樂的,而且我內(nèi)心被一種滿足填得死死的,我多么希望它能天長地久,不遭破壞!可我第一次感到恐懼:越美好的東西給人的傷害越大。我意識到自己對他的依賴,我不允許自己再這樣放縱下去。作為一名中學(xué)生,學(xué)業(yè)不成,怎能生如此閑心!父母沒日沒夜,風里雨里地工作,不都指望我有出息嗎?一個又一個來自心靈的警告在耳邊環(huán)繞,內(nèi)心的矛盾讓我心如亂麻。那剪不斷、理還亂的思緒,如煙,如霧,在我腦海里繚繞,讓我迷茫。
又是一個月光朦朧、薄霧初起的夜晚,自習下課的鐘聲已敲響,我獨自一人在操場上游走,心事重重。我該怎么辦?我想問月亮,月亮無語,仍舊朦朧。去問老師,又怕引來斥責。不能這樣下去,我要解脫,要沖出迷陣。過去的一切放電影似的在腦海里一遍又一遍地過著,我想捕捉最精彩的片斷讓它就此停住,將它塵封,定格在記憶深處。但我沒有,我只能選擇放棄,放棄對我來說才是最好的。既然來得如煙如霧,就讓它如煙如霧消逝吧!
在輕霧迷蒙,飄著細雨的淡淡雨季中,在這個永遠沒有結(jié)局的故事中,我含淚作了決定,從他的身影中走出,走進歡快單純的群體中,走向明亮溫暖的艷陽天。
【作者系湖南省臨湘二中心歌文學(xué)社社員】
點評
本文最大的特點就是借助心理描寫,恰當表情達意。正如作者所說,“十六歲,一個充滿幻想,不懂世事的年齡;十六歲,一個剛懂珍惜擁有的年齡;十六歲,一個快樂與憂傷同在的年齡。”讀罷此文,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心清如水的十六歲女孩,美麗單純的十六歲女孩,對愛情還是懵懵懂懂的十六歲女孩;同時,又是一個勇敢堅強,放得下、想得開的女孩。
作者細致描繪了“我” 的“那剪不斷、理還亂的思緒”,和那“如煙,如霧,在我腦海里繚繞,讓我迷?!钡墓适?。它告訴人們:由單純幼稚走向成熟需要經(jīng)過磨礪;從執(zhí)迷、徘徊中解脫出來更需要堅強和勇氣。
【特邀點評:燕金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