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昊
徒有選舉形式的民主,只會制造民選的專制者?
圣誕的鐘聲響起,臺北街頭彌漫一片節(jié)日氣氛?
倒是“總統(tǒng)”陳水扁心事重重?挾著民進黨在北高兩市選舉中的佳績,陳水扁暫時掃去“第一家庭弊案”以來的沉淪頹勢,馬上盤算著如何繼續(xù)在他的“臺獨”之路上挺進?他與“臺獨”大佬已擬好計劃,準備明年元旦重啟“修憲”大戲,挑動民情,另一方面則在黨內定好“拉謝(長廷)打蘇(貞昌)”的策略,且更積極落實早已通過的“立法委員減半”配套,將權力的誘餌推到極至,務求緊綁黨內主流以及立法院內跨黨派委員,期望能在明年底立委選舉前通過“修憲”,在任滿前闖開“臺獨”之路?
陳水扁打出這盤牌局的意圖再清楚不過?這位通過直選制度產生的領導人,6年前登上“總統(tǒng)”位置之后,聲望便不斷下滑,自超過七成一直下跌至月初的不足兩成,卻就是能繼續(xù)占著領導人的有利位置,通過這種操弄權術和民粹政治的手段,享受著無限權力,借著對內不斷打出分化對立牌,對外則打出熾烈萬分的“急獨”牌,在“臺獨”的鋼絲上步步邁進?
制度的道德追問
2006年的臺灣政局,天天在變,叫人看得瞠目結舌,如今看來,2007年肯定還是不會平靖安寧?問題是:像英國早期的民主大師柏克(Edmond Burke)所形容,“政治,往往只是一種無本生意”:陳水扁是不是仍能像過去那樣,在這種“無本”(頂多只能算是“廉價”)的政治操作中如魚得水?
2006年,一幕幕翻天覆地的變遷,為臺灣未來的政局發(fā)展,埋下了極不確定的因素,也使這種政治操弄是否一如既往取得效果存在疑問?一方面,陳水扁自年初開始,以這種最激烈的操作手段,頻頻沖擊國際社會對“臺?,F(xiàn)狀”畫下“四不一沒有”的框框,另一方面,扁政權腐敗貪財?shù)默F(xiàn)象,逐步攤開在民眾面前,引起9月的百萬“倒扁”紅潮?給人的印象是臺灣已陷入荒亂的境地,實際上,民眾有理有節(jié)的言行,標示著社會已開始對只重選舉?大政方針卻備受政治人物把弄的制度,作出更深入的反省和思辨?
一年亂象頻頻,臺灣社會還在全面思考之中:政治人物有沒有應該遵循的道德標準?
民選領導者有“憲法”的任期保障,且在職時有刑事豁免權,于是任職期間就可以為所欲為,人民就只能等到任期滿后才能以選舉權轟他下臺嗎?就連他的不道德作為,也要等卸任后才可以被追究嗎?
還有,徒具選舉制度卻沒有獨立的司法體系,民主能否生存?當司法權遇到民選領導者,司法,就只能卑躬屈膝嗎?現(xiàn)在依然還是刑不上大夫嗎?
臺灣社會過去多年都將所謂民主道路引以為傲,然而,臺灣這套民主制度卻有點不倫不類,既有健全的選舉形式,卻無足夠的權力制衡,在憲法學所謂的“雙首長制”下,民選領導者竟然還掌握著威權時期賦予的行使“國家安全法”的絕對權力,使他儼如“有權無責”的民選小“皇帝”?十余年來,臺灣“修憲”都只是出于政黨之間的權力考慮,對于政治制度之中欠缺的權力制衡原則,根本完全沒有碰觸?學界對此一向有很大的批評,但直到過去一年的政海波濤,臺灣社會才“愿意”驚醒,終于不得不重新檢視這套曾引為自豪的制度?
紅潮后的思考
民進黨自從去年10月縣市長選舉大敗后,已讓陳水扁在2000年取得執(zhí)政權后宣示落實的“新中間路線”全面破產,也讓藍綠陣營在臺灣選民結構的光譜位置上全面翻盤?國外媒體普遍以理性角度,推斷陳水扁應該會率領民進黨停止過去數(shù)年來的反覆,回歸中間大和解的路線,松綁兩岸關系,并積極創(chuàng)建勤政和廉政的公共政策形象?然而,陳水扁今年初發(fā)表的元旦文告,顯示他不但不會松綁兩岸政策,反而決定采取以李登輝為首的激進本土路線,并試圖站回“臺獨”的制高點,期望鼓動民眾關注所謂的“臺灣前途問題”,蓋過他們對民進黨黑金腐化無能的批判,也讓民進黨的貪腐無能得以“被原諒”或是“被遺忘”?
陳水扁這種姿態(tài),無疑是打擦邊球的高危動作,企圖沖擊中美兩國在國際間認同的臺海現(xiàn)狀即“一中”架構?
臺?,F(xiàn)狀架構,與美國的自身利益息息相關,陳水扁的動作,無疑成為華盛頓的眼中刺?從1月底公布考慮“廢(除)統(tǒng)(一綱領)”,到2月底正式宣布“終(止)統(tǒng)”,美方一直扮演積極的撲火者角色,期望能終止這場臺海波濤?陳水扁在2月27日正式宣告時,終于把“廢除”統(tǒng)一綱領的“考慮”轉變?yōu)椤敖K止”,還在特別聲明中多次重申他繼續(xù)堅守不改變臺海現(xiàn)狀的承諾?在英語世界里,“abolish”(廢除)和“cease”(終止)兩字的解釋截然不同,但根據(jù)臺灣一貫的法律解釋,條約的“廢除”和“終止”根本是無分軒輊?從“廢統(tǒng)”至“終統(tǒng)”,即使素有“臺獨理論大師”之稱的前民進黨籍“立委”林濁水,都批評陳水扁的行徑如同“瘋子”?民調顯示,陳水扁的聲望持續(xù)下滑?
在島上飽受挫折,陳水扁從自我的政治定位考慮,決心加大撕破族群的力度,繼續(xù)大搞悲情,凸顯臺灣的“主權”危機,以求煽動民眾,期望挽回聲勢?于是,他既拒絕讓大陸贈送的熊貓赴臺,收緊前往大陸投資的審查規(guī)定,研究廢除“民國”年號,到5月,更是將這種“悲情治國”手段搬上國際,上演了一出被稱為“迷航之旅”的“賭氣外交”?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陳水扁企圖沖開國際的圍堵未果,臺灣島內,“第一家庭弊案”又逐漸曝光?臺灣是一個充滿人情味的小島,呼怨叫屈經??梢砸送?淚水更往往能博人呵護;然而經過十余年選舉制度的歷練,臺灣社會開始成熟了,本月15日,陳水扁夫人吳淑珍因涉及“總統(tǒng)府國務機要費案”正式被傳出庭應訊,被臺灣媒體稱為備受關注的“世紀審訊”?
沒有人會懷疑,在行政權力將檢調單位綁得死死的臺灣司法制度下,若沒有9月“反扁紅潮”的動員和社會思辨,凸顯社會對于司法公正的呼聲,這場“世紀審訊”根本就不可能出現(xiàn)?論及這場紅潮的重要性,與其說它的目的是“倒扁”,不如說是為臺灣社會的覺醒,當人民透過選舉制度,為行政和立法體系注入民意,也同樣為司法體系注入公眾監(jiān)督的力量!為期40余天的紅潮,100多萬人齊集臺北市樞紐地帶,秩序井然地將“總統(tǒng)府”團團圍住,才將理性的民意送上了臺北的天空!
徒有選舉形式的民主,只會制造民選的專制者?正如前“臺北市文化局長”?作家龍應臺在紅潮泛濫前夕,寫了一篇題為“我怎么上‘陳水扁這一課”的文章,其中談到推行民主過程中健全制度的重要性?她說:“是甚么制度,產生了陳水扁?是甚么制度,給予‘總統(tǒng)如此大的權力?是甚么制度,縱容了他專權,鼓勵了他墮落?是甚么制度,使得我們發(fā)現(xiàn)一個‘總統(tǒng)的專權和墮落卻無法使他下臺?政黨政治又出了甚么問題?使我們痛心疾首到這個程度又找不到出口?如果產生‘陳水扁這種政治人物的制度,以及維系這種制度的思維和文化,我們今天不去徹底面對和處理,而只鎖定在‘把陳水扁拉下臺來一個單一題目,請問,下一個上臺的人,在同一套制度里玩弄,難道會有不同的嘴臉?”
剛落幕的臺北和高雄市選舉中,民進黨在高雄大打“悲情牌”,戰(zhàn)果讓外界大出意料?陳水扁又過關了,他曾因為“第一家庭”弊案纏身而暫停“臺獨”步伐,如今他雖仍是訴訟纏身,選舉的戰(zhàn)績卻讓他得以喘息,可以繼續(xù)享受臺灣“總統(tǒng)”這個儼如小皇帝的尊崇地位?他將重新走在“臺獨”路上,繼續(xù)他的“悲情牌”,耍他的政治操弄?然而,紅潮過后,臺灣仍在自我檢視:民主,不只是選舉形式,還必須有配套制度?龍應臺的上述思考,早已彌漫在臺灣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