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旭東 高廣東
牧野之戰(zhàn)是周武王在姜尚(姜太公)等人輔佐下,率軍直搗商都朝歌(今河南淇縣),在牧野(今淇縣以南衛(wèi)河以北地區(qū))大破商軍的一次戰(zhàn)略決戰(zhàn)。戰(zhàn)爭規(guī)模之大,運籌帷幄之深,代謀伐交之精令人驚嘆。牧野之戰(zhàn)結束了商王朝的統(tǒng)治,產(chǎn)生了新的周王朝。
紂王昏庸,周文王韜光養(yǎng)晦
商湯所建立的商王朝,到商紂王(帝辛)即位時期,由于商紂王不理朝政,終日尋歡作樂,荒淫無度,人民怨聲載道,整個社會已步入了全面危機的深淵。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商的西方屬國周正如日中天,蒸蒸日上。周文王姬昌即位后韜光養(yǎng)晦,裕民富國,廣羅人才,發(fā)展生產(chǎn),積極準備伐紂滅商。外交上他積極和各諸侯國溝通好關系,瓦解商朝的附庸,最大限度地孤立商紂,但在表面上對紂王恭維順從,以麻痹紂王,在軍事上周文王首先向西北和西南用兵,相繼征服后方的犬戎、密須、阮、共等國,解除了后顧之憂。接著,東渡黃河,先后翦滅黎、邗、崇等商室的重要屬國,打開了進攻商都朝歌的通道。至此,周已處于“三分天下有其二”的有利態(tài)勢。文王為牧野之戰(zhàn)的展開、“翦商”大業(yè)的完成可謂嘔心瀝血。然而在全面伐紂的前夕,周文王卻在一次戰(zhàn)斗中病逝,其子姬發(fā)繼承了王位,也即周武王。
商紂王也察覺到周人對自己構成嚴重威脅,決定對周用兵。然而這一擬定中的軍事行動,卻因東南地區(qū)少數(shù)民族的反叛而化為泡影。為平息反叛,紂王調(diào)動部隊傾全力進攻東夷,結果造成西線兵力極大空虛。這恰恰給武王、姜尚等人創(chuàng)造了千載難逢的機會,武王決定乘虛大舉伐紂。
千里奔襲,破商軍決戰(zhàn)牧野
公元前1046年正月,周武王率兵車300乘,虎賁3000人,甲士45000人,浩浩蕩蕩東進伐商。同月下旬,大軍到達黃河南岸的孟津(今河南孟津縣東北),鄰近部族首領們得知消息,紛紛前來參戰(zhàn),據(jù)說共有800多路諸侯。正月二十八日,武王率本部及協(xié)同自己作戰(zhàn)的屬國部落軍隊,從汜地(今河南滎陽汜水鎮(zhèn))渡過黃河后,兼程北上,途中得到殷商少師膠鬲部隊甲子日陣前倒戈的許諾,為了力爭在甲子日之前趕到牧野,周師星夜趕程,此時正值寒冬,大雪紛飛,積雪沒膝,不少士卒出現(xiàn)凍傷,營中將領見狀不免憂慮,向武王請命暫緩行軍,武王答道:“我們?nèi)舨蝗缙谮s到朝歌之郊,膠鬲必死。我不失信于天下,又怎能失信于膠鬲?”
當即傳下命令,除了3000虎賁,所有士卒皆輪班在前除雪開道,務必趕在甲子之期到達朝歌。姜尚獻計利用天意激勵全軍。于是,次日軍中悄悄傳出“流言”,武王之所以要冒雪趕路,是因為武王夢中得到天帝指示,甲子日開戰(zhàn),此戰(zhàn)必勝。不到半天,消息已傳遍全軍。如此一來,全軍士氣高漲,日夜兼程,直指朝歌。終于在甲子日的前一天,到達牧野。
周軍進攻的消息傳至朝歌,商朝上下一片驚恐。無奈此時商軍主力還遠在東南地區(qū)平亂,無法立即調(diào)回。商紂王只得連夜武裝大批奴隸和俘虜,加上守衛(wèi)國都的商軍,號稱17萬人,由自己親自率領,開趕牧野迎戰(zhàn)周師。
兩軍對陣,狹路相逢勇者勝
甲子日凌晨,北風勁吹,牧野上下殺氣騰騰,雙方大軍嚴陣以待。只見武王立在戰(zhàn)車上,左執(zhí)王者之鉞,右握王者之旄。厲聲說道:“暴君紂王敗壞朝政,耽于淫樂,殺害忠臣,荼毒百姓,法紀敗壞,祭祀不修,宗親不用,收容各方逃奴,任用四方罪臣,嚴刑酷法,殷民怨恨,天帝震怒!今日之戰(zhàn),便是我姬周奉天帝之命,伐暴虐之殷”,周武王的聲音回蕩在牧野上空。這就是著名的史稱“牧誓”,周武王開創(chuàng)了戰(zhàn)前誓師的先例。
大戰(zhàn)開始,紂王指揮著商軍憑借著人多勢眾,欲先聲奪人。周師以屬國巴人為前鋒,首先迎敵。巴人大多面有刺青,衣飾古怪,猙獰可怖,即使在風雪之際,也是光頭赤足,無帽無鞋。更令商軍驚訝的是,巴人面對著來襲之敵,并沒有組織防御,而是在周師陣前高歌起來,伴隨著他們激越的歌聲,巴人的鼓點與舞步急如驟雨。
巴人那令人熱血沸騰的歌舞與鼓點,和武王的訓詞一樣激勵著將士奮勇殺敵。兩軍正殺得昏天黑地,突然東側的一支商軍,陣前倒戈相向,那正是少師膠鬲的精銳部隊,頓時商軍整個東翼一片混亂。紂王急令精銳中軍出動,才勉強填補上東翼倒戈造成的空隙,但整個部署已顯亂象。戰(zhàn)斗中周師占據(jù)了一片略高的緩坡,結成方陣,猶如一方巨石,抵擋住商軍潮水般的沖擊。邊緣的士兵倒下,后面馬上有人接替,方陣始終屹立不動,鮮血染紅了積雪與枯草。
周師最精銳的3000虎賁,開始一直沒有動用,直到雙方士卒都顯疲態(tài)。武王見時機已到,將軍旗交與姜尚,親自率領3000精銳,如一柄尖刀,呼嘯著刺入商軍建制已亂的東翼。
這是武王訓練了3年的一支奇兵,其中兵士,都是層層淘汰精選出來的,再加以嚴酷的訓練,相對于普通士兵,無不以一當十。跟在虎賁軍后面,負責擴大戰(zhàn)果的是蠻勇的西戎兵,他們將虎賁精兵刺開的裂口越撕越寬,商軍立時亂了陣腳。
武王率領虎賁精兵,殺向商軍不過幾個來回,商軍就被分割成零碎幾塊,士兵已無斗志,倉皇奔逃,周師乘勝斬殺。原野上的血流漸漸匯成無數(shù)條血溪,有些地方跌落地上的斷柄殘木,竟然漂浮起來,后來史稱,“牧野之戰(zhàn),血流漂杵”。
殷商滅亡,禮樂文明開新篇
紂王見大勢已去,知道自己的末日到了,帶領著殘兵敗將逃回朝歌,命人將宮里的珍寶全部搬到鹿臺上。自己用綾羅纏身,躺在珍寶中,然后點火自焚而死,結束了他暴虐的一生。
周武王帶著伐紂大軍來到朝歌城下。身為紂王之兄的微子代表殷商王室,身穿罪人衣袍,向武王投誠。周武王進城后來到鹿臺。鹿臺上的亭臺樓榭已成一片焦土,灰燼里有一具尸體,相貌還依稀可辨,正是商紂王。武王命令士兵將紂王頭顱砍下,懸掛在大旗柱頂上。隨著牧野之戰(zhàn)的結束,商朝滅亡,周武王自稱為天子,建立了周朝,定都于鎬。
牧野之戰(zhàn),確立了周王朝對中原地區(qū)的統(tǒng)治秩序,宣告了一個新的時代的開端,為西周奴隸制禮樂文明的全面興盛開辟了道路,對中國歷史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