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悔之個人資料:
原名許有吉,1966年生,臺灣桃園人,臺北工?;た飘厴I(yè)。1994年與友人共同創(chuàng)辦地平線詩社,是臺灣年輕世代詩人的重要集結(jié)地。多次獲得臺灣文學獎與詩人獎,詩作入選兩岸多種重要的詩選大系。曾任《聯(lián)合文學》主編、《自由時報》副刊主編。
80年代起開始寫詩,主要著作有:《今年來不及盛開的太陽花》、《眼耳鼻舌》、《我一個人記住就好》和《有鹿哀愁》,詩集《亮的天》、《家族》、《陽光蜂房》和《當一只鯨魚渴望海洋》。也有童書《星星作業(yè)簿》。
2006年榮獲臺灣第三十屆金鼎獎雜志類最佳編輯獎。
許悔之接任總編輯4年,全身投入地替《聯(lián)合文學》雜志贏得4座金鼎獎。2006年金鼎獎雜志類最佳編輯獎是與同事許榮哲、鄭順聰共同分享“雜志類最佳編輯獎”。邁向40歲門坎的他依然那么年輕有朝氣。他笑言:“詩與文學比希望更美好,因為詩與文學許諾并意圖實現(xiàn)希望?!?/p>
2月初,與詩人李魁賢應邀到尼加拉瓜出席第二屆格瑞那達詩歌節(jié),許悔之坦言:“編輯做久了,覺得有一種匠氣。但當?shù)厥忻褊x躍出席誦詩活動,快樂享受的熱情深深鼓舞、感動了我?!闭驹谏母唿c,許悔之重新省視“文學編輯作為一種志業(yè)”的核心價值。編輯之事就是辨識并編整內(nèi)容,要讓讀者在閱讀作家的書寫之后,感到生命可以有熱能和榮光。編輯要作創(chuàng)作者好朋友,為他們的精心創(chuàng)作,構(gòu)思最好最美的表現(xiàn)形式,善用詩的修辭。許悔之巧妙挪借佛理譬喻:“作家是修行的大菩薩,編輯就是護法?!?/p>
新世紀寫手許榮哲擔任《聯(lián)合文學》主編的一年當中,雜志洋溢著銳氣外放的勃勃活力,籌劃組織了大量的深度專題,邀請跨國性作家、文化評論家,以宏觀的思維審視思考地球村各個微觀的生活細節(jié),如“新臺幣上的作家”考察文學公民的認知選項、“蝴蝶效應”將物理學名詞轉(zhuǎn)換為文學動力,還開放網(wǎng)絡選票引起熱烈討論的“作家捷運美食”等熱門話題,也都讓許悔之津津樂道。更有趣的是,在這期間,他們一不小心還尋回了一位在《聯(lián)合文學》嶄露頭角的小說家王湘琦。
許悔之表示,他從來不覺得自己是充滿強烈風格的編輯,洞悉充分授權(quán)的職場規(guī)則。每個人有更大空間,每個人都有進步是許悔之樂于見到的情景。這是編輯充分整合的時代,彼此要有共識、信任。于是《聯(lián)合文學》展示從風雅典麗的散文大家林文月至無厘頭痞子氣味的文學新勢力8P,文學光譜上各領(lǐng)風騷的創(chuàng)作色相為文學愛好者提供了嶄新的舞臺。他認為,文學雜志應當扮演傳遞平臺、媒介的角色,開放給好的書寫、好的文學。
不過,許悔之也不無感傷地說,許榮哲為完成學業(yè),四月底將暫別編輯職位,這對于雜志來說是一個巨大損失。雜志發(fā)出誠聘啟示后,最后邀請了前任雜志副總編輯周昭翡歸隊打拚。許悔之表示,昭翡像一塊良田,充分休養(yǎng)生息后,有更大的能量。他希望新的組合團隊,每個人能把自己專長、感興趣的,做到淋漓盡致。
許悔之固守編輯本位,以邀約好的創(chuàng)作為優(yōu)先職責,他認為,書寫是文學最核心的熱能,文學雜志的風格其實就是它的修辭學。從小說洞見整個社會的結(jié)構(gòu)性變異更迭,許悔之舉《百年孤寂》就縮影了拉丁美洲的歷史。從詩中,則看出心靈瞬間的強度與高度。
“不是說客氣話,編輯工作永遠是未完成狀態(tài)。會得獎,只是因為我們的堅持、努力、信念,以及創(chuàng)發(fā)的價值,在評審眼中被放大了一些。”許悔之如是說。雜志編務之外,許悔之兼管出版、廣告、文藝營……他笑稱自己儼然是一個文化產(chǎn)業(yè)的CEO。在如何將《聯(lián)合文學》品牌價值極大化的同時,他仍然著迷于編輯舞臺的魔力,小小抱怨中難掩癡愛:做編輯,有恒常的焦慮和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