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參,又名地筍、地藕、銀條菜、澤蘭。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地參亦菜、亦藥,春夏采其嫩莖葉,涼拌、炒食、做湯均可,晚秋后采挖出的潔白脆嫩的環(huán)形肉質(zhì)參,炒食、油炸、做醬菜,口感好,堪稱野菜珍品。地參全身都是寶,地上部分的莖葉作為蔬菜食用,一年能收割數(shù)茬。曬干為常用中藥(澤蘭),具有降血脂、養(yǎng)氣血等功能。地下部分為植物的核心,不但能作為蔬菜食用,曬干后入藥,功能與冬蟲夏草相當(dāng)。地參作為蔬菜,適合大眾口味,保健功能明顯。
地參株高80~100厘米,葉互生,花期7~9月,花簇生于葉腋處,成輪狀聚散花序,小花、唇形、白色,果期9~10月。環(huán)形果,參狀,潔白色,每100克含蛋白質(zhì)4.3克,脂肪0.7克、碳水化合物9克、胡蘿卜素6.33毫克、維生素B10.04毫克,維生素B20.25毫克、維生素C7毫克、鈣297毫克、磷62毫克、鐵4.4毫克,還含有揮發(fā)油、鞣酸、酚類、氨基酸、半乳糖等多種成分。其繁殖方法:用地下種參于3~5月份栽植,將種參截成5厘米長的小段,也可整參繁殖。按行株距50厘米×40厘米、深度8厘米定植,隨后覆土澆水,栽后10天出苗。幼苗期應(yīng)及時松土、除草。苗高10厘米時追肥一次;在生長過程中如遇干旱及時澆水。病害少。
地參適應(yīng)性廣,喜陰、耐濕、耐寒、不怕瘠薄,無論田間、地頭、庭院、河邊、樹林行間均可種植。(山東 葛記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