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在美國的一個實驗室里曾上演過一場別開生面的“舞蹈表演”,“明星表演家”不是人,而是在高倍顯微鏡下被放大許多倍的一個毛細胞,是從一只牛蛙耳朵里取出來的,細胞的頂部有一簇明顯的細細的纖毛。研究人員給這位不同尋常的“舞蹈演員”配樂,從貝多芬的第五交響曲到斯特勞斯的曲子再到披頭士合唱隊的音樂。
各種音樂聲此起彼伏,電子放大器將音樂聲轉(zhuǎn)換成一根細小的玻璃探針的震動,用來刺激這個毛細胞,模仿耳朵受到的正常聲音刺激。毛細胞頂部的纖毛或者在高音調(diào)的小提琴聲中輕輕顫動,或者在震耳的鑼鈸鼓聲中向一邊歪倒,或者在搖滾樂的聲浪中彎腰萎縮,像一株遭遇颶風的小樹。
毛細胞上纖毛的“舞蹈表演”告訴我們,聽力細胞上的纖毛在聽覺中起著關(guān)鍵性的作用。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纖毛會隨著聲波的機械振動而顫動,機械振動產(chǎn)生的聲波以不同的頻率、強度和持續(xù)時間表示出不同的聲音信息,聽覺神經(jīng)將這些信息送到大腦皮層的聽力區(qū)域,大腦在瞬時之間對各種聲音信息進行加工處理,無論是音樂聲、水龍頭的滴水聲,還是我們周圍世界各種各樣的聲音。
毛細胞所起的作用很像是一種小型天線,過去人們一直猜測這種細胞在聽力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這一理論在醫(yī)學臨床診斷中已經(jīng)得到了證明,許多人的聽力受損都與毛細胞損傷有關(guān)。
人類耳蝸中只有16000個毛細胞,相比之下,眼睛視網(wǎng)膜上的感光細胞達到1億個,所以聽力細胞是非常珍貴的。噪聲環(huán)境對聽力細胞的損害非常大,如手提電鉆的重擊聲,車輛的尖嘯聲,以及重金屬搖滾樂聲等都對聽力細胞有極大的殺傷力。無論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聽力損傷,如長期置身于噪聲環(huán)境中,疾病,遺傳因素,年老(人到了65歲以后一般都會喪失40%的聽力)等,聽力細胞一旦受損是無法再生的。
研究人員多年來在顯微鏡下仔細觀察聽力毛細胞的活動情況,他們發(fā)現(xiàn)聽力毛細胞有著兩種與眾不同的特性,即極度的敏感性和極快的速度。經(jīng)過數(shù)千次的實驗,研究人員已得出結(jié)論,聽力毛細胞極其敏感。將聽力毛細胞頂端的纖毛移動一個原子的位置,細胞就會有所反應。這種極短距離的移動,只能由極低的、幾乎聽不見的聲音引起,這種移動就好比將巴黎艾菲爾鐵塔的頂端移動2.5厘米那樣微不足道。
研究人員同時還發(fā)現(xiàn),聽力毛細胞的反應速度極快。聽力毛細胞每秒鐘能夠“開”“關(guān)”2萬次,有些動物的聽力細胞甚至更為驚人,如蝙蝠和鯨,它們每秒鐘分辨各種聲音的次數(shù)可達20萬次。
相比之下,眼睛中的感光細胞就要慢得多了,比如,當你在看電影時,屏幕上圖像每秒鐘雖然只換24次,但你的眼睛會認為它們是連續(xù)發(fā)生的,每秒鐘處理2萬次的聽力系統(tǒng)與我們的視覺處理能力相比要快1000倍。
(摘自《大自然探索》)
1、對毛細胞的陳述錯誤的一項是( )
A.毛細胞在聽力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B.醫(yī)學臨床診斷證明:聽力受損都與毛細胞損傷有關(guān)。
C.因噪聲而受到損傷的聽力細胞是無法再生的。
D.毛細胞的反應速度是感光細胞的1000倍。
2、對“聽力細胞非常珍貴”這句話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A.相比之下,聽力細胞的數(shù)量比較少。
B.聽力細胞一旦受損就無法再生。
C.許多疾病和非疾病因素都容易導致聽力損傷。
D.聽力毛細胞有著兩種與眾不同的特性。
3、對聽覺機理分析正確的是( )
A.聲波——聽覺神經(jīng)——毛細胞——信息處理——大腦皮層聽力區(qū)域
B.聲波——毛細胞——聽覺神經(jīng)——大腦皮層聽力區(qū)域——信息處理
C.聲波——聽覺神經(jīng)——毛細胞——大腦皮層聽力區(qū)域——信息處理
D.聲波——毛細胞——聽覺神經(jīng)——信息處理——大腦皮層聽力區(qū)域。
4、對文章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錯誤的一項是( )
A.聽力細胞的特征是有纖毛。
B.實驗中的牛蛙毛細胞不能直接隨著音樂而運動。
C.感光細胞的反應速度是每秒鐘24次。
D.聽力細胞的移動距離越長,說明它所受到的聲音刺激越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