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炳紳
人活著當然應該有追求、有志向、有憧憬,否則,人生就失去了希望和色彩。但是,有追求和憧憬并不等于就應該對眼下的生活麻木不仁,就可以把今天貶得一無是處,那樣只能說是一種對人生不負責任的表現(xiàn)。
有一點人們未必能認識到,所有的未來,所有的期待,所有的希望,其實都是由今天組成的——當下真實的每一分、每一秒,當下就像一串長鏈中的一個鏈環(huán)。如果人生中失去了某一個“今天”,那么,其未來任何希望、任何幸福都無從談起,追求也都會在瞬間因這一鏈環(huán)的空缺和斷裂而化為烏有!正所謂:沒有“現(xiàn)在進行時”,又哪來的什么“將來時”和“過去時”呢?所以,若想期待著有個幸福的未來,或者說想讓自己的一生不至于因總是看不到幸福而落下諸多遺憾,那么首先就應該學會珍惜、把握和捕捉當下的幸福!必要時,適當?shù)亟档推谕?,或者把幸福的標準定得更實際一些,你會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的幸福擁有量于無形中又增加了許多!
世間總有這樣一些人,他們一生中永遠充滿著一些不著邊際的憧憬和追求。
未來的奢華生活固然是一種享受和榮耀,但是,在那些東西還沒有到來之前,切不該因此便小瞧了當下正為你遮風擋雨、供你棲息休養(yǎng)的“寒舍”,莫小看了風里雨里助你奔波、游玩馱運的“單車”……換言之,光陰一去不復返,人生本來就很短暫。所以,在自己設(shè)想的幸福還沒有到來之前,我們還是應該踏踏實實地充分感受當下的幸福,盡管它有時看似很微不足道,但它總比那虛無縹緲的未知想像要實在得多吧?
現(xiàn)實中,許多成年人回憶起無憂無慮、嬉戲玩耍的孩提時代,談性頗濃,而當初置身于孩提時代時似乎并沒有感受到什么,那時只是巴望著自己快快成為一個不再受約束、被限制的大人呢!許多中年人常常打心眼里羨慕年輕人,而在他們的記憶中,自己年輕時似乎也并沒有感到有多少幸福,因此也就并沒有想到去珍惜。
正處于鼎盛時期的中年人是否想過,相對于體弱年邁的老年人來說,自己的這個年齡段不應只是奔波忙碌、抱怨嘆息、四處碰壁以及身體走下坡路,還應該看到自己是不是比年輕人更成熟、比老年人更健壯?中年人擁有的資本——在社會和家庭中都占著主流地位,該碰的釘子已經(jīng)碰過,該有的輝煌已經(jīng)有過,見識不能說不多、閱歷不能說不廣,雖說經(jīng)歷坎坷、飽經(jīng)風霜,但仍在社會生活中擁有“一席之地”,且隨心所欲地享受著生活的寶貴時光,我們怎么能不加倍地珍惜當下的時光呢?
患病臥床的人,夢寐以求想擁有健康的身體;暮氣沉沉的老人打。心眼里羨慕比自己哪怕只小幾歲、十幾歲的人;失去自由的人眼睛直勾勾地盯著自由出入的人;而病床、刑場上的那些命不久矣的人,又是多么羨慕仍能繼續(xù)活著的人!乍聽起來,這種對幸福的理解似乎過于短淺、低俗,然而,這卻是最實在、最起碼的幸福!它就像高高的十幾層、幾十層臺階下面的基礎(chǔ)和支撐,如果把這基礎(chǔ)的、支撐的臺階撤掉,那上面的臺階還能高高在上、安然存在嗎?
也許,相對于許多高境界的幸福認知來說,活著本身就是一種幸福似乎顯得太低調(diào)、太平庸,顯得故步自封、小富即安了。但是,如果像有些人那樣總是看不到幸福,總是渾渾噩噩地度過每一天,總是不會捕捉幸福的訊號,不會積累幸福的元素,那么對于大多數(shù)平常人來說,對于許多身處特殊境況下的人來說,這種珍惜活在當下之幸福,就顯得非常實際了。
誠然,行尸走肉般地活著,酒囊飯袋般地活著,茍且偷生般地活著,生不如死般地活著以及僅僅是為了活著而活著,并不是我們所推崇、所希望的,我們要的是珍惜活著的每一刻,充分利用人生的每分每秒去積極地創(chuàng)造幸福、捕捉幸福、感受幸福并擴大幸福,而不要總是等待過去了,甚至永遠地失去了,才猛然意識到那是幸福,為此抱憾無窮!這里我們不妨套用一句詩文:“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不論什么時候,會隨時尋找、捕捉幸福的人,才是最聰明、最理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