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由于“國民黨”內缺乏鼓勵年輕人發(fā)揮才能的有效機制,因此在外人眼中常被視為“暮氣沉重、斗志薄弱”的政黨。30歲出頭的年輕精英在“國民黨”中并不多見。“國民黨”早就察覺到了這種趨勢,事實上,“年輕化”一直是“國民黨”內近幾年最常出現(xiàn)的口號。2002年,“國民黨”就曾提出包括馬英九的“青年團”在內的青年專案,希望替年輕人開創(chuàng)機會。
“國民黨”在馬英九走馬上任后,一心努力改革。黨內不僅出現(xiàn)了人事精簡的方案,馬英九還要展現(xiàn)新的格局,實踐他在競選黨主席時所做的承諾。“國民黨青年團”的成立,是希望通過“新枝”的加入,展示年輕的朝氣。馬英九對“青年團”相當重視,在他的規(guī)劃中,只要當選總團長,就是“國民黨”的青年副主席。雖然黨內的負面看法不少,可是馬英九仍然堅持自己的想法,他認為,要把“國民黨”活化起來,必須依靠這些年輕人的活力與朝氣。
政治家第二代不負眾望
在“國民黨青年團”的籌委會名單中,除了大家熟知的榮譽主席連戰(zhàn)的大兒子連勝文外,還有“國民黨副主席”吳伯雄之子吳志揚、“國民黨立法委員”吳敦義的小兒子吳子廉等等。他們之所以為人所熟知,部分原因是因為他們的家世背景。但不可否認的是,他們年輕、有想法,并且從青年團的籌備開始就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吳志揚,接父親之棒
吳志揚對于大家稱他來自“政治世家”頗不以為然,他認為,家里上一輩中說來說去也只有擔任“國民黨副主席”的父親吳伯雄在政界,他自認自己是“書香世家”出身或許比較貼切。因為他的曾祖父在清朝只是個窮秀才,所生的8個子女中有4個都是醫(yī)生。吳志揚表示,從小到大他都是和其他人一樣就讀公立學校,沒有因為家中有人從政而有所不同。他說,父親雖然在政界,但并沒有一定要與達官貴人為友,而自己的婚姻也很平凡,岳父就是自己在初中的音樂老師。
大學二年級時,吳志揚從臺灣大學電機系轉到了法律系;之后更轉換跑道進軍政壇,因為“這樣能更加直接參與決策法案內容的制定”。雖然這聽上去顯得他的參政都是“毫無事先規(guī)劃”,但吳志揚卻經(jīng)營得很用心。當時剛剛學成返臺的吳志揚,曾經(jīng)籌組過“精英會”,成員包括一些創(chuàng)業(yè)、法律界的新生力量;之后在“立法院”里,吳志揚又和40歲以下的“立委”組成一個名為G6的團隊,用年輕人的語言對一些議案進行討論。有一次,吳志揚還與幾位成員一起表演音樂,他擔任薩克斯風手。從小學開始,吳志揚就與音樂結下不解之緣,小學在樂隊里吹奏直笛、初中在鼓號隊里吹號、高中到大學一直吹長笛,后來又改吹薩克斯風。吳志揚對于自己在音樂上的表現(xiàn)顯得十分自豪。
有趣的是,上世紀70年代,當時才年過30的吳伯雄,也曾經(jīng)與當時36位年輕的政壇人士組成了一個團體,從此開始了政壇生涯。看來,在這條政治道路上,吳志揚頗有接父棒的味道。
吳子廉,先聲奪人
前“高雄市長”吳敦義的小兒子吳子廉雖然尚未正式從政,但身為法律學碩士的他,名字已經(jīng)出現(xiàn)在“國民黨青年團”籌委會法制組的名單上。
吳子廉認為,父親吳敦義對他最大的影響,就是“斤斤計較”的個性。他舉例,當時臺北燈會花了3000萬(新臺幣,下同),高雄市燈會只花了20萬,就是因為吳敦義斤斤計較。所以家住公家宿舍時,年輕的他認為反正是公家的“又不用花錢”,總是開著房間的燈或空調一整天,結果常常因此遭到父親的一頓臭罵。
除了談到父親,吳子廉還提到了同是“青年團”的連勝文。最近媒體認為,在臺灣地區(qū)“三合一”選舉后的連勝文,人氣高漲,加上輔選時大受歡迎,因此就有傳聞說要推選連勝文出來競選臺北市長。雖然連勝文的答案總讓人摸不著頭緒,但吳子廉說,讀過法律的都知道,要競選縣市長,必須年滿40,至少在年齡上他們還不符合要求。
回到“青年團”的議題,吳子廉認為,“青年團”希望給“國民黨”帶來的,是一些改革的力量,而青年團的作用正是希望能集思廣益,聚集起大家的力量。
李維德,整裝待發(fā)
臺灣“司法院”第五屆大法官、“立委”李志鵬的兒子李維德,出任“青年團”組織發(fā)展委員。李維德自言,父親的生活極有規(guī)律,每天早上5點起床。當時還在念書的李維德,常常跟朋友玩到凌晨,父親雖然沒有意見,前提卻是“有能耐”,所以當他凌晨回到家時,父親總是要他穿好衣服,然后一起去散步。由于父親生性節(jié)儉,家里只有一間房間裝有空調,這種情況一直持續(xù)到去年。
李德維自言自己是“失意的政客”。2001年“立委”初選時,李德維敗下陣來,父親也知道落選人的心情不好,因此告訴他“論學歷、資歷和年紀,你都不是他們的對手,你拿什么要人家支持你,但是你還是得到了800多票,假設一部游覽車可以搭載20個人,有將近40輛車的人投你一票,這樣也算是很好的了?!备赣H就是這樣安慰他的。
在“國民黨”新生代中,雖不乏政治人物第二代,但是也有不少是靠自己拼搏努力的。比如為了圓留學夢而當了一年空少的周守訓,以年輕形象成功嶄露頭角的林奕華、最年輕的“立委”王昱婷,以及放棄牙醫(yī)生涯投身政壇的林益世。
“國民黨青年團”到底能否讓“老樹”吐出“新芽”,人們拭目以待。
(摘自臺灣《新新聞》)
海外星云 2006年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