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疑問,iPod是這個世界上最成功的隨身聽產品。與索尼當年風行一個時代的Walkman不同,今天的iPod已經不再僅僅是個用于隨身音樂播放的工具。這不是因為它增加了視頻的內容,更多的,則是它所代表的一種風尚。
跟隨這種風尚出現在我們面前的,則是鋪天蓋地的第三方附件。很難說,iPod究竟拯救了多少個消費電子廠家,但今天確實有這么多的廠家,無論之前的背景如何,如今都參與到了iPod附件的開發(fā)中去。
以下,請讀者和我們一起來完成這個第三方附件的大搜索。
1、iPod Dock音響
作為隨身聽,外接的迷你音響是必不可少的。只是我們從來沒有想到過,iPod居然會擁有如此之多的外接音響:它們造型各異、大小不一,為我們展現出一個紛繁復雜的場景。
作為iPod第三方附件中的“重頭戲”,它們都具備有與iPod連接的專用端口,支持不同規(guī)格的iPod播放機。我們可以借助這些Dock音響的遙控器/面板上的操作按鍵來完成對iPod的操控。當然,在連接的過程中,它們還可以為iPod進行充電。此外,為了擁有更好的接續(xù)能力,所有這些Dock音響也都支持3.5mm迷你立體聲端口的連接。那些無法與其匹配的iPod播放器或其它的隨身聽就可以通過這個端口進行信號的傳輸。除了AC電源的連接外,一些Dock音響還可以借助干電池來維持其工作,這就便于野外使用。
萬勝MXSP-1000
亮點:試管造型。
金屬質感強烈的iPod Dock音響。采用46mm口徑的鋁制單元,可作壁掛式安裝。支持 iPod/iPod nano外,也可以通過3.5mm立體聲輸入來連接其它隨身聽。此外,還有可用于操控iPod的配套遙控器。
Trinity iPod Dynamic Speakers
亮點:可隨意分離或組合的立體聲喇叭單元
雖然是塑制的外殼,質感表現依然還很不錯。能夠與第3代iPod、iPod photo/mini/nano以及第2代iPod nano搭配使用的iPod Dock音響,當然也配備了3.5mm的立體聲輸入。除了可以使用AC電源適配器供電外,也能夠以4節(jié)5號電池來完成供電,連續(xù)播放時間達到了8小時!采用兩個51mm口徑的全頻帶喇叭單元,并且在音質調整上分成了“立體聲”和“BUS”兩組,后者是為在比較嘈雜環(huán)境下使用而配備的。
宜麗客ASP-P100
亮點:喇叭“隱身”了
我們也許要費點眼神來尋找這套宜麗客(Elecom)ASP-P100的內置喇叭單元。它們其實“隱藏”在這個底座的兩側面。它支持第4、5代iPod和第1、2代iPod nano/mini的連接。機身正面還有音量的調整,同時也能夠用4節(jié)5號電池進行驅動。另外,附帶的USB端口還讓它能夠與電腦完成連接。內置喇叭單元的口徑僅為18mm。
Princeton PSP-MSSIT
亮點:有專屬低音炮的iPod Dock音響
除了那個圓桶型的衛(wèi)星音箱,Princeton還為這套iPod Dock音響配備了一個超低音。衛(wèi)星音箱內置50mm口徑的釹磁鐵低音和25mm口徑的高音,最大輸出為8W×2,超低音的輸出則有16W,整個外殼富有金屬質感。
Teac SR-L200i
亮點:不止iPod Dock音響那么簡單
集合了收音調諧和鬧鐘等豐富功能的iPod Dock音響。使用質地上乘的鋼琴漆外飾面,給人一種高級感。配備有65mm口徑的全頻帶單元,最大輸出可達4W×2。Teac自家的D.B.S.S.(Dynamic Bass Boost Sound System)低頻增強技術也令其低音表現有所突破。
Green House GH-SPA-440
亮點:隱身iPod
除了將iPod插入專用的底座外,你是否嘗試過將它如卡式錄音帶那樣安置到一個“安全”的小倉中?GH-SPA-440就可以做到!它給iPod帶來更好的呵護。此外,貌不驚人的GH-SPA-440內置40W功放、102mm低音和25.4mm高音各兩個,還能將iPod Video的視頻信號以S-Video的方式傳輸給電視機等外接顯示設備。附帶的8節(jié)5號電池可以維持1.5個小時的播放,沒辦法,誰叫它的喇叭這么大,間接也就造成了續(xù)航時間的縮短。
Altec Lansing M602
亮點:XdB,不一樣的低音表現。
適合第3代iPod使用的Dock音響,能夠作壁掛處理。內置30W×2的輸出功率,并且擁有Altec Lansing獨自開發(fā)的XdB低頻增強技術。
漫步者iF330
亮點:適配底座應有盡有
iF330最大的亮點在于,它配備了8種規(guī)格的適配底座,因此各種iPod播放器都能在其上予以連接。除了播放音樂,它還能對第4、5代iPod和iPod mini/nano進行充電,同時還具備視頻輸出功能,支持第5代iPod在電視上的播放。其內置有68mm口徑的喇叭單元,輸出功率為6W×2,可以使用6節(jié)5號電池供電。
iWoofer低音揚聲器
亮點:外星人一般怪異可愛的外觀
這款怪異的iPod低音揚聲器iWoofer外觀活像一個外星人,放在家中裝飾房間很有“星”味。除了其身材比較可愛外,下身發(fā)出的藍色熒光還會隨著音樂的震動而有所變化,非常有趣。
Buffalo 2.1聲道底座音箱
亮點:分別估計性能與造型,全線滿足消費者需求
外設廠商Buffalo近日推出的兩款小型2.1聲道iPod底座音箱產品,分別為外觀中規(guī)中矩的BSPK-DC01W/WH,以及半球造型的BSPK-DC21W/WH。BSPK-DC01W/WH外觀尺寸為199×110×80mm,重量745g,功率3W×2ch+12W,頻率響應范圍70Hz~20kHz,提供AUX IN,支持其他DAP,使用者也可以連接上PC或Mac把MP3與iTunes同步。
BSPK-DC02W/WH則以造型取勝,不能連接PC,但也有2.1聲道。外觀尺寸為220×175×215mm,重量1.86kg,功率為6.5W×2ch+20W,響應范圍45Hz~20kHz。BSPK-DC01W/WH將于12月上旬上市,售價13755日元,而BSPK-DC21W/WH則會在稍后的中旬以23583日元的價格推向市場。
JBL Radial
亮點:與iPod的“圓”美組合
JBL推出的每款多媒體音箱皆以外型取勝,事實上在市場上也確實很難找到一款iPod喇叭能與它匹敵,相信讀者看到這款JBL Radial也會有同樣的感覺。這款音響看來有點面熟,JBL在之前推出的On Time也是采用相同的環(huán)繞式設計,不同之處是On Time的單元是向上及左右播放,而Radial則是向前及向后360度音場播放,在功能和音質方面兩者也有很大的分別。
JBL Radial的音箱輸出功率為60W,配備了4個鋁金屬Odyssey全音域單元及1個Hercules低音單元,全部單元采用釹磁,加強單元輸出的音效,加上環(huán)形的發(fā)聲設計,令高、中音色清脆之余,整體的包圍感更重,相對起On Time,效果更為令人沉醉,提供清澈而強有力的純正高品質音樂。Radial還可作為獨立的iPod音樂播放系統(tǒng),支持各代iPod,包括nano、mini 、photo、video,也可連接電腦、收音機、光盤播放機等音樂播放設備,而且設有S-Video視頻輸出接口,可將iPod video內存儲的圖片與視頻節(jié)目傳送至電視播放。這款產品最具特色的是可以無線隔墻搖控iPod的選單和Radial的開關、音量等功能,最遠距離達6米,同時也可給插入的iPod進行充電。
Altec Lansing inMotion iM4
亮點:“爺爺”級iPod Dock音響
來自Altec Lansing(劇院之聲)的iPod Dock音響。這個曾經將電影帶入到有聲時代的品牌今天也“淪落”到為一部隨身聽做起了配套。inMotion iM4音箱兼容諸如iPod、iPod Shuffle、CD隨身聽等幾乎所有播放器,音質超越以前的iM3系統(tǒng),而且移動性能更好,更方便。
這套音箱采用時尚的iPod風格外觀設計,白色塑料箱體,黑色橡膠底座以及黑色金屬網的音箱。左右兩側的音箱與底座相連,可以前后轉動不同的角度以適合使用者的聆聽方式。除了外觀和音質優(yōu)異之外,iM4與iPod連接的線纜采用可伸縮式設計,還有額外的音頻輸入接口。底部是電池倉,使用兩節(jié)AA電池供電,使用時間可持續(xù)18小時。包裝中還帶有4個適合不同國家用電標準的轉接頭,以及一個保護包,防止iM4受到撞擊或被劃傷。
2、車載式連接設備
iPod的深入人心還體現在車載設備上。對于那些想借助車載音響播放音樂的用戶,iPod的無線發(fā)射器無疑是非常具有實用價值的。而且,有消息說,眾多廠牌的2007款新車都將預置iPod的連接端口,看來就算是牛氣沖天的汽車廠商也要為iPod所折腰。
Radius rad Jupiter(RA-CT01)FM無線發(fā)射器
亮點:不占空間的一體化設計
為iPod nano/shuffle配套的車載FM無線發(fā)射器。通過連接車載點煙器工作,可以為iPod充電,同時將其輸出的音頻信號以88.6、88.8、89.0和89.2MHz等4個FM頻率予以發(fā)送,然后再借助車載收音調諧器進行接收和播放。為了能和其它iPod相匹配,還特別設計了3.5mm迷你型立體聲音頻輸入端口。
Elecom AVD-CCADA
亮點:充電+音頻輸出
AVD-CCADA的連接套裝除了可以通過車載點煙器為iPod供電之外,還附帶了RCA轉3.5mm迷你插的連線。這樣,就可以同步將iPod中的音樂傳輸給車載音響來進行播放(以模擬立體聲方式連接)。參考價格約200元。
Elecom AVD-CCAD1
亮點:便宜。
省略了RCA轉3.5mm迷你插的連線,僅僅借助車載點煙器為iPod供電,線長1.2mm,參考價格約100元,是最為經濟的解決方案。
3、其他附件
有沒有想過iPod的其它玩法?加裝麥克風、藍牙傳輸,又或者是索性仿照它的外形出個防真版的迷你音響?在這里,我們能夠見到另外一些“稀奇”的第三方附件。
Digital Cowboy DC-PCS2CA
亮點:iPod shuffle的保護套
專門為第2代iPod shuffle設計的保護套。分成0.7mm厚硅膠和1mm厚聚碳酸脂樹脂制水晶兩種,并且附帶了一條用于掛在脖子上的掛繩。參考價格約70元/套。
貝爾金TuneStage iPod藍牙傳輸器
遵循藍牙1.2版無線連接協(xié)議的傳輸器。除第5代iPod/iPod nano外,它支持其它任何的iPod播放器。發(fā)射器被安裝在iPod頂部,另一端的接收基站則與其它外接器材,如音響等等連接,無線傳輸距離最長為10m。參考價格約1350元。
貝爾金TuneTalk Stereo for iPod video
亮點:iPod變身錄音機
在其它MP3上司空見慣的錄音功能恰恰是iPod所欠缺的。貝爾金的這個小型麥克風就可以讓你的iPod錄制CD品質的音樂。獨特的設計可以令麥克風進行全方位聲音搜集,不會因為角度不同而使錄音效果受到影響。參考價格約600元。
V.A.L i2
亮點:形似神非
是的,這款極典(V.A.L)的2.1聲道有源音箱并非專為iPod所配備。雖然它的3.5mm立體聲輸出可以兼容任何一款隨身聽,但它卻沒有前述那些iPod Dock音響所具備的專用接口。之所以會推薦它的原因在于,其100mm口徑的超低音被設計成了iPod的操控界面,因此至少在形狀上它們有幾分相象。它使用6DJ8電子管作輸入緩沖,電子管被放置在頂部,點亮后柔和的光線照射下格外迷人。內置的放大器輸出功率為6W×2+12W(超低音用)。
安橋CBX-Z1
亮點:附帶iPod底座的迷你音響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CBX-Z1并不屬于iPod Dock音響的范疇。
這款隸屬于安橋AERO Sound System系列的迷你音響內置CD播放、AM/FM收音調諧等多項功能,80mm口徑的立體聲單元采用到該公司特有的Aero Acoustic Drive技術,據說能重播出帶有豐富質感的低音。此外,它還提供4種均衡模式和低音控制,強調了功能上的多樣化。
4.、AV放大器的接續(xù)
最后,我們來了解一下那些“傍”上了iPod的“老家伙”。
越來越多日系AV放大器廠商最近也推出了各自的iPod適配器,通過它們的連接,iPod也可以將視頻傳輸給電視機,又或者借助AV放大器的遙控器完成操作,進行充電,等等。除此之外,還有不少同牌的迷你組合音響也相繼配備了此功能。
天龍ASD-1R
分別連接AV放大器Dock Control和適配器的Control,可以完成AV放大器與iPod之間的操控。同時,還需要連接音/視頻的連線。適配器要求外接電源。參考價格約1200元。
匹配機型第3代iPod及后續(xù)型號
適用機型AVR-4306和AVR-2807等AV放大器及RCD-M33和S-81等迷你組合
安橋DS-A1
以RI連線分別與AV放大器之間完成連接以實現同步操控。音/視頻的連線同樣需要另行接續(xù),適配器亦要求有外接電源支持。參考價格約1000元。
匹配機型第3代iPod及后續(xù)型號
適用機型TX-SR504、TX-SR604和TX-SR674等AV放大器及X-N9、X-N7等迷你組合
雅馬哈YDS-10
借助于專用的Dock端口將適配器與AV放大器或NX-A01迷你音響相連接,無須另外再配備音/視頻連線和電源線。參考價格約680元。
匹配機型第3代iPod及后續(xù)型號
適用機型RX-N600、RX-V659和RX-V559等AV放大器及NX-A01迷你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