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達公司欠了華強建筑公司36萬元建房款。華強的李總多次派人去討債。林達公司總是以種種借口拒付。李總考慮到此款不采取特殊措施難以追回,公司又急需資金,便毅然作出決定:無論哪一個,只要能討回36萬元欠款,公司將給予三分之一的提成作為獎勵。
三分之一就是十二萬元,這對于一般的打工族來說,確實是個誘人的數(shù)字,于是許多人磨拳擦掌,躍躍欲試。
第一個出發(fā)的是口若懸河、在平常生活中“舌戰(zhàn)群儒”總能占上風、人稱“鐵嘴巴”的張良。他抱著穩(wěn)操勝券的信心,躊躇滿志地去了。可是,兩天后卻沒精打采地回來了。
第二個去的是 “怒目金剛”。此人濃眉暴眼,目露兇光,身似鐵塔,力大如牛,左右手能各夾二包水泥上跳板,又會武功,三五個人難以近身。他脾氣暴躁,令人望而生畏,不敢招惹。然而此位好漢也是“洋洋騎馬去,悄悄搭船歸”。
后來,公司里秀色可飽餐、媚眼能勾魂的美女和潑辣能罵像背書一樣不假思索便能接連罵出120只猴和120種鬼的“母夜叉”都出動了,但一樣蹈了前幾位的覆轍,全部灰溜溜地無功而返。
正當李總和眾人都泄了氣感到一籌莫展時,貌不驚人、總是沉默寡言、剛到工地不久的“初生之犢”王堅走到李總面前請纓:讓我也去試試吧?李總盯著王堅看了許久,目光充滿懷疑:你也想去試試?不怕撞扁鼻子?有膽量你就去試吧!我說過,無論什么人都可以,如果討回了欠款,我的承諾一定兌現(xiàn),決不食言。
眾人見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后生想去討債,紛紛議論開了。張三說:這小子準是想獎金想瘋了,我看呀,他這一去,肯定是自己倒貼幾百元盤纏。若能討回債,除非太陽從西邊出來。他要真能追回錢,我愿意請客,讓他坐上席……
王堅在眾人懷疑的目光下上路了。第四天下午,王堅喜氣洋洋地回來了,將收回欠款的三分之二,共二十四扎一萬元的紅鈔票送到了李總手上。李總和眾人都驚訝得張著大嘴半天合不攏去,不知道這小子哪來的“法”,何以如此有能耐?
其實,王堅的做法很簡單:他見其他“高手”沒能如愿以償,經(jīng)過周密思考,便采取了大幅度讓利的辦法。他到林達公司后,找到老總很大度地一槌定音:只要貴公司拿出26萬元現(xiàn)金,我馬上寫出36萬元的收據(jù),一次性豁免10萬元。
欠帳總不是好事,既有如此優(yōu)惠的條件,何樂而不為呢?林達的老總為“永絕后患”,當機立斷,讓出納拿26萬元現(xiàn)金交給了王堅。王堅留下自己應(yīng)得的2萬,拿24萬交給了李總。
見王堅追回了債務(wù),那些“禮賢下士”的高手紛紛“虛心”地向他討教。王堅沒有詳細道出原委,只是簡單地回答:因為我只要了三分之一的六分之一。
那些“心有靈犀一點通”的人恍然大悟之后,又愧又悔,都暗暗責怪自己:為什么腦筋如此呆板,只知道死死地盯著三分之一,不曉得作點變通,少得點比不得總該好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