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
平生從不愛吃大閘蟹的我,因“孝內(nèi)”,買來幾只“生龍活虎”般的二三兩左右的中閘蟹。涮洗完畢,“請君入甕”,點火恭送“仙去”。殊料,竟有一只“真的猛士”,不畏“強(qiáng)暴”,奮然沖殺出了“藩籬”,似魚躍地,迅捷沿著墻角,“勝利大逃亡”。我也不敢怠慢,立馬“五體投地”,卑躬屈膝,履行“職責(zé)”,捉拿“要犯”??蓯旱氖?,居然也有著“醒來盼星盼不著,夢里追它追不著”的那種若即若離的感覺。眼看一手就要逮著它,不料它竟一頭“橫”進(jìn)了老母生前的老房臥室,“躲進(jìn)小樓成一統(tǒng)”了。剛想“大打出手”翻箱倒柜準(zhǔn)備折騰一番,看見了慈祥的老母立在門旁,瞪著我。我嘴里才說了個單音“媽”字,不料“黃梁”煙消了。莫非那邊的老母想小兒了不成?
其二
兒子每天上學(xué)的早餐,不是牛排豬排雞排狗排貓排,而就偏偏愛那兩只“巴比”的肉包子。萬條路燈還尚未“下崗”、千家燈火還沒“上班”前,我就匆匆騎著單車上路給他“抓”包子去了。可能是我“多情”,眼見不遠(yuǎn)處又現(xiàn)出一家新的包子店。于是我舍近求遠(yuǎn)鬼使神差般地“開”過去,停好“自行車”,不想帶上“芝麻開門”的“神州行”,一個轉(zhuǎn)身大步跨上前去,吆喝幾聲,才把微熱的包子如數(shù)接到手。誰知,“朝氣蓬勃”地還沒容我“高興”得太早,待我再回轉(zhuǎn)身來,豈料那車卻“世事茫茫皆不見”了。苦笑的我,只得仰天長嘆“我輩好生凄慘”,哪料又是一夢。
其三
在下蝸居的西來東往、車水馬龍的大馬路對面,是本市有名的曼哈頓廣場,其造型別致,綠花“林近水源”,雖不具備“芳草鮮美”,倒也頗有幾分鬧中取靜、靜中有畫那種歐洲中世紀(jì)的味道。誰能想到,我竟不費“一槍一卒”地“拿”下了它,并在“高處不勝寒”之處的18層,眺望著東方明珠,還煞有介事地對緊隨其后的人“指點江山”呢。高興之余,當(dāng)然免不了要有一番“手之不足,舞之;舞之不足,足之;足之不足,蹈之也”。
樂極生悲,此言果然不虛。就在我不知姓甚名誰時,一陣似“麥莎”般的颶風(fēng),將我一下子吸出陽臺,在急遽往下“失事”,我不是神人仙人,當(dāng)然要拼命高喊著,遺憾的是這回不是“英特拿雄納兒”,而是家中的燈亮了……